蘇絢慧的新完美單身進化論 (張老師月刊) - 單身

By Gilbert
at 2009-06-09T18:28
at 2009-06-09T18:28
Table of Contents
對於單身族的心理調適文章,分享給大家
關於蘇絢慧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graceswr/
轉載至張老師月刊電子報
http://0rz.tw/CDHUc
「把握上天賜予的單身時刻,修練自己成為一個獨立而完整的人,我想當單身
的功課做完了,複雜的兩人關係功課也可能隨時出現喔。」——蘇絢慧。
文=楊雅亭.攝影=黃念謹
「即便是承諾相守一輩子的夫妻,有可能一起死亡嗎?我想機率很低吧!」專長
悲傷輔導的心理治療師蘇絢慧緩緩道出生命實相。死亡使人分離,一定會有人被
留下,但那樣的事實卻很容易被遺忘。
無論是雄性敗犬、雌性敗犬、相愛夫婦……,有一天,我們都可能獨老。那麼,
你會以什麼樣的方式走向年老呢?是一步步地邁入無光的黑暗裡,或是成為一個
可愛的老人,豁達地敞開生命的點滴?
至於已經是「單身族」的男女,又要如何做好心理調適,讓一個人的生活也可以
過得很棒。以下是我們的採訪摘要:
《孤獨》
享受單身的樂趣,我就是自己的愛人
Q:許多人認為單身族最怕的就是老來孤苦無依。您覺得單身族要如何對面未來的
「孤獨」議題?
蘇絢慧(以下簡稱蘇):同樣是單身族,想法也很不同,一種是基於「自由意志」
選擇單身;另一種是「不得已」成為單身族。前者抱持單身的理由,不外乎是喜歡
不受拘束的生活方式,或是清楚自己的個性不適合婚姻生活;比方說,有很多三十
幾歲即面臨失婚的男女,比較明白婚姻未必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因而更能清楚地告
訴自己,我可能要這樣(單身)過一輩子,進而思考獨老後的安排。而後者則經常
浮現較不好的思維模式,認為自己是婚姻市場的淘汰者,以致於很難享受獨處的樂
趣。
唯有學會當自己的愛人,才可能與自己和平相處;如果認為自己是可憎、沒人愛,
每天守候著自己的,會是很大的折磨。
Q:那麼,對於「不得已」的單身族,您有何建議?
蘇:我發現這些人往往消耗太多的精力想要脫離「單身」,但其實想讓自己過得更
好,除了要學習自我肯定之外,不妨換個角度思考單身的好處;比方我會告訴他們
,我們無法預知愛情出現的時刻,但單身是認識自己的最好時光,將焦點轉向自我
的內在,與情緒進行對話,認清自我的渴望與內心原貌;唯有接受當下的狀態,很
穩定地成為自己,才可能遇見欣賞自己的人。
我相信心靈之間存在著微妙的吸引力,「當你整個人好起來時,所遇見的人就會是
好的。」仔細想想,因寂寞而尋找伴侶,正意味著你尚未疏通內心的陰影,詭異的
心理動力驅使個人的困境與另一個生命糾纏不止。所以我建議想婚的單身族,好好
利用這段時間修練自己,當自我趨向獨立而完整,自然魅力無窮。
《人際》
開放心靈世界,結交一輩子的朋友
Q:您覺得單身族要如何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
蘇:許多研究指出,沒有朋友的獨居者,感染慢性病及致死率都偏高,心靈如果處
於高度封鎖的狀態,看似不被管束的單身生活不過是假象的自由。對單身族來說,
友誼是不可或缺的,每當深夜孤獨來襲、結束煩躁的新年聚會……,朋友往往帶給
單身族很大的心靈能量。在朋友身上花時間是一定要的,只有願意彼此陪伴的友人
,才能夠發展深度的情誼。
我來說一段感人的故事,我有一群單身好朋友,我們彼此約定,在拚完一段人生事
業之後,一起居住。我們經常天南地北地閒聊,大夥還曾七嘴八舌地交換理想喪禮
;我交代說,我不要公開的喪禮,但是願意開放住所七天,讓朋友到家中思念我,
並帶走喜歡的物品……。接著我們又討論誰先死的議題?我先舉手,這時在安寧病
房工作的護士朋友,沉靜而認真地說:「好吧,那我就最後一個,我會把你們每個
人都照顧好,好好地送走……。」哇!我真是感動得不得了,因為我很清楚被留下
者的傷痛。
Q:我們永遠無法知道死亡何時來臨,或是到最後是誰被留下。您又是如何規畫一個
人老後的生活呢?
蘇:或許是從小經歷喪親之痛,還有在醫院的安寧病房工作時,目睹太多生命的驟
逝,我深深覺得只有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在擬定大致的人生規畫後,我不會擔
憂未來,只是專心地工作,認真地生活、體會人生。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傳統上仍然認為「死亡」是禁忌,身後事不妨等老邁了再說,
但沒人知道死神會以何種方式到訪,舉凡預立遺囑、喪禮內容,以及醫療照顧等細
節,我都事先計畫好了。我希望單身的自己,不管在生活自理或是身後事的安排,
都不至於造成親友太大的困擾,能安心地走完人生。而不擅理財的我,也強迫自己
吸收理財訊息,並且尋找理想的養護中心。面臨購屋或是租屋的抉擇,我選擇前者
,除了是希望有個安穩的小窩,也是設想著,如果哪天身體出狀況,還可以變賣房
子做為醫療的保證金。
《自由》
讓生命少受一點苦
Q:看來要成為單身族,必須非常獨立,因為少了伴侶的相互依靠?
蘇:沒錯,要成為快樂的單身族,擁有成熟的人格是相當重要。社會心理學家佛洛
姆說過,人有逃避自由的傾向。在潛意識裡,我們不太希望為自己的生命負起全部
的責任,所以有時候會想依靠別人、期待別人幫你做決定。而「成熟的人格」是體
悟到願意為自己負起完全的責任。
即早培養獨立自主的能力更是刻不容緩,因為我們也可能面臨「再次單身」的命運
,我看過不少中年喪夫的女人,先生驟逝後生命頓然成空,因為早已習慣凡事由丈
夫作主。而一位男性喪偶者告訴我,喪禮過後他情緒的首次崩潰,是因為無論他怎
麼翻箱倒櫃就是找不到襪子;另一位男人更是淚眼濛濛地說,當妻子過世後,傍晚
回家卻再也看不到一桌子熱騰騰的飯菜……,男人經驗著情感的折磨,在細瑣的生
活挫敗裡思念太太。
生命總要回歸一個人,女人開始學習獨立自主,化身昔日的丈夫,把家庭打理得井
然有序;男人捲起衣袖燒衣煮飯,回味太太的細緻溫柔。生命漸近黃昏,一個人新
的生活卻才開始。
Q:再次單身很不容易,不難想像為何有些喪偶者馬上再婚,有些是沒有勇氣獨身,
想尋找另一個生活的照顧者、另一個經濟的供養著,讓生活重回現實的平衡感。
蘇:是啊。此外,我覺得社會給予單身的生活空間並不多,我經常聽見單身族抱怨
,即便內心篤定抱持單身,仍要面對許多人的質疑。然而換個環境,社會評價很容
易就解構了。我們不見得要一直置身在讓自己覺得異常困擾的情境裡,比方說喪偶
者拚命想融入有伴侶的聚會,畢竟放眼看去盡是伴侶間的親密耳語,對照起自己的
形單影隻,很容易形成負向的自我觀感;或者單身者白天參加鼓吹婚姻幸福至上的
「勝犬」聚會,回家後不禁掉入自憐自艾的低潮情緒……。
人生犯不著讓自己吃太多這種苦,像我會分配時間與單身朋友在一幾,畢竟擁有相
同立場的人比較容易感同身受。因此,尋找適配性的團體很重要,也別忘了隨時建
立新的人際社群。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Mason
at 2009-06-10T18:09
at 2009-06-10T18:09

By Heather
at 2009-06-15T03:12
at 2009-06-15T03:12

By Quintina
at 2009-06-16T22:08
at 2009-06-16T22:08

By Dinah
at 2009-06-19T20:11
at 2009-06-19T20:11

By Kumar
at 2009-06-24T14:46
at 2009-06-24T14:46

By John
at 2009-06-28T02:32
at 2009-06-28T02:32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6-28T18:32
at 2009-06-28T18:32

By Charlie
at 2009-06-30T19:23
at 2009-06-30T19:23

By Suhail Hany
at 2009-07-03T19:42
at 2009-07-03T19:42

By Charlotte
at 2009-07-06T05:04
at 2009-07-06T05:04
Related Posts
女人要有房子25坪的全新人生+七年級築屋夢

By Quanna
at 2009-06-08T22:37
at 2009-06-08T22:37
Re: 樂活日記:自己去游泳

By Edward Lewis
at 2009-06-08T21:42
at 2009-06-08T21:42
樂活日記:自己去游泳

By Queena
at 2009-06-08T11:59
at 2009-06-08T11:59
讓我老梗一下.....

By John
at 2009-06-08T09:32
at 2009-06-08T09:32
來打屁一下吧!

By Zenobia
at 2009-06-07T21:43
at 2009-06-07T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