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沒有人出來教學"單身如何過的很好"? - 單身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02-21T21:56
at 2009-02-21T21:56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EdwinaC (匯流到更遙遠的深海)》之銘言:
: 再來,我想說的是一些在版上觀察到的想法
: 不是針對原PO,只是因為那句「談戀愛就不浪費青春」引起我的思考罷了
: 雖然這裡是單身版,不論是哪種單身精神
: 都無法否認「愛情」對於人類來說是種很猛烈的...
: 要說是成長素也好或者某種人生衝擊
: 某種意義上來說,談戀愛不是浪費青春,而是一種生命體驗的過程
: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談戀愛的課程或書籍
: (當然也無法否認有些愛情書籍單向強調愛情的好處
: 還是什麼什麼的簡直浮濫到令人翻白眼)
: 這不是針對原PO的說法有什麼錯誤之處
: 而是在選擇單身萬歲的同時,也不要輕蔑非單身主義者對於戀愛的價值
: 當選擇「單身」在體驗生命的時候
: 也有別人可以選擇「非單身」體驗生命
: 別自己的眼界侷限是很可惜的事情。
: 要抵抗某種價值觀而採取極端的方式對抗,這是可以理解的
: 只是從自我思考的養成來看
: 如果因為要抵抗而只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
: 我覺得那會造成單身者自我成長的損失
: 畢竟看事情的角度很多很廣的。
讀到EdwinaC大的這段文字,讓我不禁也想呼應一下。:) 這也和
我的一些經歷有關。身為學術界最底層的一員,選擇學術的理由其實
很單純──只是想過著「經濟無虞,每天有書可讀,又有充足休閒」
的寧靜生活而已。但無論在生活中或網路上,都遇到了一些與我想法
不同、為了「野心」、「功成名就」而加入這塊領域的人。同樣地,
認同「單身快樂」的人在社會上也是少數,就像歐洲的猶太人,或是
台灣的外籍新住民一樣,即使不被排擠,至少也是獨特的、與大多數
人疏離的一群人。當然我對學術界的了解還不夠全面,無法確定哪一
種想法才是主流,但如果我的想法真的是少數,那我就陷入了一種雙
重的弱勢,無論「愛情」或「生涯規劃」都站在小眾的那一邊了。
對於這種雙重的弱勢,其實我並不怎麼介意。歷史上許多新的思
想觀念,一開始也都是小眾,然後才慢慢被多數人接受。生涯規劃取
決於自己,愛情則除了自己之外,更要考量另一個人。很多體驗不是
自己能選擇的,有時自己想選擇愛情以體驗生命,對方卻不這麼想;
有時則相反。重點不在這些體驗本身,而是看待體驗的態度。多數人
主張「非有這些體驗不可」,版友則是「可有可無」或是「一個人更
好」。當然這三類只是粗略的區分,其中應該還有很多灰色地帶。同
樣地,在學術上沒有野心的人,也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而有很大
的貢獻;在學術上很有野心的人,也可能才華不足而終歸平庸。重點
也不在成就的多少,而是看待學術的態度。
EdwinaC 大說「不宜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這一點是我很贊成
的。雖然我依舊認為「可有可無」與「一個人更好」比「非有不可」
更合理,而且也為社會上充斥的單身歧視感到遺憾,甚至憤慨。但在
「體驗」和「態度」之上,我想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存在。單身、平
淡也好,愛情、野心也罷,說到底都不過是一種信念、一種意識型態
,都是有限而不是終極的。愛、善意、包容,以及尊重每一個人的選
擇,這些人性的根本訴求,或許才是超越於意識型態,超越於不同的
族群之上,而能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有了這些做基礎,不同的族群
也才有相互對話、相互理解的可能,而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可誅」
。要弭平單身與愛情、平淡與野心的戰爭,也許「回歸人性基本面」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角度吧!
--
我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YangWenli
--
: 再來,我想說的是一些在版上觀察到的想法
: 不是針對原PO,只是因為那句「談戀愛就不浪費青春」引起我的思考罷了
: 雖然這裡是單身版,不論是哪種單身精神
: 都無法否認「愛情」對於人類來說是種很猛烈的...
: 要說是成長素也好或者某種人生衝擊
: 某種意義上來說,談戀愛不是浪費青春,而是一種生命體驗的過程
: 所以才會有那麼多談戀愛的課程或書籍
: (當然也無法否認有些愛情書籍單向強調愛情的好處
: 還是什麼什麼的簡直浮濫到令人翻白眼)
: 這不是針對原PO的說法有什麼錯誤之處
: 而是在選擇單身萬歲的同時,也不要輕蔑非單身主義者對於戀愛的價值
: 當選擇「單身」在體驗生命的時候
: 也有別人可以選擇「非單身」體驗生命
: 別自己的眼界侷限是很可惜的事情。
: 要抵抗某種價值觀而採取極端的方式對抗,這是可以理解的
: 只是從自我思考的養成來看
: 如果因為要抵抗而只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
: 我覺得那會造成單身者自我成長的損失
: 畢竟看事情的角度很多很廣的。
讀到EdwinaC大的這段文字,讓我不禁也想呼應一下。:) 這也和
我的一些經歷有關。身為學術界最底層的一員,選擇學術的理由其實
很單純──只是想過著「經濟無虞,每天有書可讀,又有充足休閒」
的寧靜生活而已。但無論在生活中或網路上,都遇到了一些與我想法
不同、為了「野心」、「功成名就」而加入這塊領域的人。同樣地,
認同「單身快樂」的人在社會上也是少數,就像歐洲的猶太人,或是
台灣的外籍新住民一樣,即使不被排擠,至少也是獨特的、與大多數
人疏離的一群人。當然我對學術界的了解還不夠全面,無法確定哪一
種想法才是主流,但如果我的想法真的是少數,那我就陷入了一種雙
重的弱勢,無論「愛情」或「生涯規劃」都站在小眾的那一邊了。
對於這種雙重的弱勢,其實我並不怎麼介意。歷史上許多新的思
想觀念,一開始也都是小眾,然後才慢慢被多數人接受。生涯規劃取
決於自己,愛情則除了自己之外,更要考量另一個人。很多體驗不是
自己能選擇的,有時自己想選擇愛情以體驗生命,對方卻不這麼想;
有時則相反。重點不在這些體驗本身,而是看待體驗的態度。多數人
主張「非有這些體驗不可」,版友則是「可有可無」或是「一個人更
好」。當然這三類只是粗略的區分,其中應該還有很多灰色地帶。同
樣地,在學術上沒有野心的人,也可能「無心插柳柳成蔭」而有很大
的貢獻;在學術上很有野心的人,也可能才華不足而終歸平庸。重點
也不在成就的多少,而是看待學術的態度。
EdwinaC 大說「不宜採取二元對立的立場」,這一點是我很贊成
的。雖然我依舊認為「可有可無」與「一個人更好」比「非有不可」
更合理,而且也為社會上充斥的單身歧視感到遺憾,甚至憤慨。但在
「體驗」和「態度」之上,我想還有一個更高的層次存在。單身、平
淡也好,愛情、野心也罷,說到底都不過是一種信念、一種意識型態
,都是有限而不是終極的。愛、善意、包容,以及尊重每一個人的選
擇,這些人性的根本訴求,或許才是超越於意識型態,超越於不同的
族群之上,而能為大家所共同接受的。有了這些做基礎,不同的族群
也才有相互對話、相互理解的可能,而不是「非我族類,其心可誅」
。要弭平單身與愛情、平淡與野心的戰爭,也許「回歸人性基本面」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角度吧!
--
我的網誌:http://www.wretch.cc/blog/YangWenli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Necoo
at 2009-02-23T12:06
at 2009-02-23T12:06

By Megan
at 2009-02-27T22:40
at 2009-02-27T22:40

By Candice
at 2009-02-28T15:53
at 2009-02-28T15:53

By Joseph
at 2009-03-04T01:16
at 2009-03-04T01:16
Related Posts
一個人如何面對情侶團朋友?

By Hamiltion
at 2009-02-21T20:22
at 2009-02-21T20:22
drss

By Lucy
at 2009-02-21T16:05
at 2009-02-21T16:05
習慣

By Steve
at 2009-02-21T14:15
at 2009-02-21T14:15
一個人去游泳~挑戰成功

By Kelly
at 2009-02-21T00:53
at 2009-02-21T00:53
一句很棒的話

By Jacob
at 2009-02-20T16:24
at 2009-02-20T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