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麽叫作「對的人」???甚麽叫作「錯的人」????「對的人」將來可以變成「錯的人」,「錯的人」將來可以變成「對的人」,你的心既然本來如是反覆善變,心依的對象,又豈能不變呢???????????已婚後,才遇上所謂「對的人」,因為遇上了所謂「對的人」,因此,就認定自己的已婚對象,是「錯的人」,如果,本來沒有這位所謂「對的人」出現,跟你已婚的那位,何來是「錯」呢???????如果,本來沒有這位所謂「對的人」出現,你的婚姻,根本就談論不了是「對」是「錯」,佛法即是心法,人心,本如是反覆無常,貪愛,能使緣起,正如當你自心認為自己遇上一位「對的人」,心如是戀戀不捨,情迷於假象,緣起,能使人貪愛,正如當一位所謂「對的人」結緣於你,假象如是真實可愛,引發你貪戀渴求之心生起,當這位所謂「對的人」,原來不過如是一般而已,再無法滿足貪愛之心,當初認為是對的,就不再對了,,,,,是對是錯,本無定性,無恆常不變的道理,唯心緣於塵境,緣於對象,而產生感受,識別對錯,今天,你認為遇上了「對的人」,明天,你可能遇上了「更對的人」,後天,你可能遇上了「完美的人」,如此如此,,,,要追逐到何時何地呢????????如此如此,,,,你永遠也睜不大眼睛,,,,,,,佛家,不強調對錯,只在說明世間無常法理,閣下若要找取所愛,是閣下的自由,正如佛家說:種善因得善果,人若要作惡,是他的自由,人若要渴求於六道生死輪迴中,這亦是他的自由,人若要離苦解脫,就會修心修行,同樣是出於他的自由,閣下若能明解道理,就應該懂得運用心法,轉化迷情,深思佛家所解說的無常法性,明白「對錯」皆自妄心所惑,人若能成為夫妻,本是來自因緣,人若不能成為夫妻,亦是來自因緣,閣下如何運轉因緣,這是閣下的事,若閣下希望努力維繫已婚的對象,是出於閣下心意,只要閣下願意維繫婚姻,已婚對象仍然是對的人,若閣下希望忘舊念而尋新歡,亦是出於閣下心意,只要閣下不願維繫婚姻,已婚對象就成了錯的人,心轉,則境轉,如是觀照事理,,,,,,,,,,...Showmore
草草結婚沒爭大眼如果您是佛教徒,您應該能明瞭,大愛勝於小愛的。家庭之愛勝於男女私情.親情之愛勝於男女癡情.夫妻之情勝於男女地下情.佛並沒有要我們放棄個人的私慾.佛只是希望我們能用智慧來判斷,何者為重?何謂相愛?父子母女的愛不是相愛,男女的愛,才是相愛嗎?放棄所有的一切,只為了追尋所謂的真愛,真愛又是什麼?家人的愛,親子之間的愛,夫妻攜手並肩的愛,不是真愛那又是什麼愛?您愛父母是假的?您愛子女是假的?您愛妻子是假的?都是假的愛,那您對第三者的愛,您怎能稱它為真愛。還是應該說,懂得真愛的男女,怎能放下所有的一切,去尋求所謂的真愛。...Showmore
一個佛教徒最基本就是守五戒不邪淫為五戒之ㄧ邪淫可以廣泛的由五蘊貪取而最基本也最簡單的要求就是不與配偶以外的男人或女人行房(或說發生性行為)1.當初會結婚也非戀愛2.而是別人介紹,3.相親,4.門當互對,5.一時情迷6.奉子成婚,7.年齡8.長輩及周遭人壓力9草草結婚10沒爭大眼.......大德就是想要邪淫吧!如果願意去看看印光大師增訂的壽康寶鑑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種邪淫惡因必得邪淫惡果如果是自己的母親妻子姐妹女兒...願意讓有妻室的人處理嗎?基本上正信的(在家)佛教徒都不願意所以願守不邪淫戒條大德自己看著辦吧!...Showmore
實際一點吧!心有鬼....才會出軌!出軌便是犯戒。但是也不無挽救的方法把身家財產全部都給他/她光屁股隻身出去與新的娘重新開始這樣比較合乎道理,也證明你真的不是圓謊問題是~你願意與新的娘重新開始嗎?從無到有?...Showmore
修道是在五倫中修李炳南老居士對學佛的人,在『世間』與『出世間』怎麼適應,寫了一首詩:白衣學佛不離世法,在敦倫盡分;處世不忘菩提,在行解相應。『白衣』在家修行人穿素色衣服,就是指在家學佛的居士,離不開修行「世間法」,在中國文化上分為「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將東方的聖人孔子,所說的經典稱為「世間法」,將西方的聖人釋迦牟尼佛,所說的經典稱為「出世間法」,「世間法」專門說人與人之間怎麼相處,講人與人怎麼對待的方法,就在這『敦倫盡分』之中,『敦倫』是敦厚倫常的簡稱,『盡分』是各盡本分的簡稱,「倫常」指五倫就是1.『君臣』長官與部屬的關係2.『父子』父母與子女的關係3.『夫婦』夫妻之間的關係4.『兄弟』兄姊與弟妹的關係5.『朋友』朋友之間對待的關係。1.君臣→為人君止於「仁」,為人臣止於「敬」。2.父子→父「慈」,子「孝」。3.夫婦→止於「禮」。4.兄弟→兄「友」,弟「恭」。5.朋友→止於「信」。在五倫的關係上不問對方如何,只要求自己盡到自己應盡的本分,就是當長官的時候要盡到「仁」,當屬下的時候要盡到「敬」。當父親的時候要盡到「慈」,當子女的時候要盡到「孝」。『修行』就在這『五倫十義』中達成,把這「五倫」關係維持好就是在『修行』。「處世不忘菩提」,在世間處裡人與人的關係時,不要忘記要解決生死問題,就是指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出世間法」,要了脫生死。「行解相應」另外一個說法,就是「解行並進」,「解」指對經文義理上的瞭解,「行」指對佛法上的「實踐」。雙方面要齊頭並進,「相應」就是互相對照。「理論」與「實際」要互相對照,才是真正瞭解佛法。不能一直對佛法深入研究,而不去實踐。也不能一直不明道理的去實行。...Showmore
當初奉子成婚,已是造業,不把債給還完,只顧自己私欲,不念妻小,業上加業,恐怕餘生命運坎坷,來世果報三途有份。2010-06-2616:19:34補充:欲海回狂及壽康寶鑑二書,裡面很多這樣的例子,最後都因此讓女方生下深深的怨恨,最後男方命運慘烈潦倒。何況這樣必不能盡到父母應有的責任,孩子一定教養不好,不止虧欠孩子,還虧欠整個社會。不可不慎。...Showmore
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不能在一起)不一定不好,(能在一起)不一定好;一般人總認為沒得到的比較好,等到得到了,才發現還是沒得到前比較好,然後又去尋找另一個沒得到的~~...Showmore
有因才有果!當時的一見鐘情現在變成一時情迷了?連孩子都有了,這叫沒睜大眼?看來他都閉著眼睛做房事的!怎麼不說,結婚時人拿槍壓著他結?不負責任的愛情騙子怎麼招數都是千年不變?...Show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