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對誰錯 - 婚姻

By Dinah
at 2017-06-27T14:42
at 2017-06-27T14:42
Table of Contents
這對夫妻的溝通方式讓我看到了一個問題,我認為若兩人的溝通模式仍是像原po所陳
述的內文和推文補充那樣,那累積久了,我想你們大概也需要做夫妻諮商了。
原po的例子,無法單從一場對話討論對錯,因為你們的對話後面,其實有背景脈絡,
只是被忽略了,但這些之前被忽視的原因,卻是造成這場吵架的關鍵。
我發現,你們都不做一件事,就是—表達情緒。因為不表達,所以就壓抑,壓到
最後,就會在某個時刻【又】被刺到同一個不爽點時,透過言語或行為表達出來。
但要表達情緒前,有一個要件,就是你得先有能力【覺察&瞭解】自己的情緒,若你
這一步沒有做到,那你日後就會常說出一些令人聽到很受傷或錯愕的話,但你當事人
卻覺得很有理(因為你的有理是建立在你之前累積的不爽,重點是對方不知道)。
例如:當妳之前認為先生是在碎唸你包包重時、當妳在車上認為先生是在嫌棄妳的包包
重時,妳心裡的【感覺feeling】是什麼?在往下讀時,我想請你先自問自己、有答案
後,再往下看。
。
。
。
好,我猜想你說出來的答案,可能會是【想法】,不是【感覺】。
光是這部份,就足以探索很久了,但我就不便在這裡著墨太多。
你的感覺,會和你怎麼解讀先生的反應有關;當你認為他是在 "嫌棄" 包包重,你的情
緒自然就會比認為他只是在反映、詢問包包重者的情緒還要負向。
為何先生反映一個包包怎麼那麼重,會促使妳有這樣不滿的情緒?"包包重"和 "妳"
的關聯性是什麼?當妳有不滿的情緒時,妳需要先理解自己的情緒有哪些,以及是怎麼
來的?瞭解了先生那樣說話,為何會讓妳不舒服後,妳才能做到【表達】的這個步驟,
協助先生理解,為何他碎唸妳包包重或只是問妳包包為何那麼重,會帶給妳什麼樣的情
緒?也因為這樣的情緒,使妳說出了那樣的話。
注意喔,我這裡說的是妳自己得先瞭解自己,才能協助先生理解因果,但不等於妳說出
那樣的話(果)是對的,妳只是協助另一半理解。然後,妳自己也要學習,以後生氣時,
怎麼樣回話會比較適宜,表達方式有很多種,不需要選一個帶刺的表達法,若你不知怎
麼做,一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套用這句型:【我+感覺】就好,單純表達個人感受就
不易有攻擊與刺激性。"我覺得生氣" "我感覺被嫌棄" V.S."又沒人叫你拿" 哪個好?
同樣地,先生打包包的動作,也是一個果,若你單從他做的這個果,就直接認為他錯、
他神經病,那你就無法理解他的情緒是怎麼來的,雖然先生有跟你說明,他覺得他貼心
幫你拿包包、換來的是你那樣的回話。
但因為妳只顧及到自己對於對錯的定義+摻雜了之前認為被碎唸的不滿,所以你無法去
傾聽和理解先生告訴你他生氣的原因,而我猜想這樣的模式可能也累積很久,所以他才
會氣到回家和你繼續大吵,那憤怒的強烈度,應該不是單純源於車裡的對話而已。
生氣、憤怒通常不是最核心的情緒,其背後通常有其它更深層的感受在內;而相較於女
人,男人在情緒的感受與探索表達上,會更壓抑內斂,若妳有心想要理解或協助他表達,
妳的態度和講話語氣就不能常常是帶著刺與爭,因為沒有人會想對著這樣的另一半表達
內心的感受,誰知會否講了後又被酸嗆嘲諷呢?防衛和自我保護都來不及了。
我想提醒妳一點,若你在關係裡,在乎的是輸贏對錯,你可能要問自己why?若真的是
自己有不對的地方,妳是像先生說的那樣從不道歉嗎?若一直站在對錯的角度去看待
兩人的互動,那你就會忽略對方【感受】的這部份,一旦忽略,你就無法去理解,沒有
理解,就做不到同理(心),因你會一直站在【我自己】的立場。
家,不是法庭;婚姻,不是競爭。
若是把先生的碎唸解讀為:他是心疼我背太重的包包、他在告訴我怎麼做可以減輕重量、
他只是關心的問我這個重包包裡面有什麼?這樣的詮釋,是否感受就都不一樣了呢?
若看不見對方愛的語言,對錯爭贏了,又如何?
--
Tags:
婚姻
All Comments

By Damian
at 2017-06-30T23:08
at 2017-06-30T23:08

By Andy
at 2017-07-04T16:11
at 2017-07-04T16:11

By Regina
at 2017-07-08T03:50
at 2017-07-08T03:50

By Hedda
at 2017-07-09T11:48
at 2017-07-09T11:48

By Adele
at 2017-07-13T10:03
at 2017-07-13T10:03

By Andy
at 2017-07-14T03:05
at 2017-07-14T03:05

By Regina
at 2017-07-18T09:20
at 2017-07-18T09:20

By Liam
at 2017-07-18T16:39
at 2017-07-18T16:39

By Daniel
at 2017-07-20T14:32
at 2017-07-20T14:32

By Sierra Rose
at 2017-07-22T07:42
at 2017-07-22T07:42

By Dora
at 2017-07-25T03:21
at 2017-07-25T03:21

By Victoria
at 2017-07-27T02:16
at 2017-07-27T02:16

By Edith
at 2017-07-30T05:45
at 2017-07-30T05:45

By Noah
at 2017-08-01T20:48
at 2017-08-01T20:48
Related Posts
Re: 婆婆的生活習慣該怎麼處理

By Christine
at 2017-06-27T13:59
at 2017-06-27T13:59
Re: 另一半不懂得避嫌

By Elma
at 2017-06-27T12:56
at 2017-06-27T12:56
Re: 婆婆的生活習慣該怎麼處理

By Adele
at 2017-06-27T10:13
at 2017-06-27T10:13
我覺得你不夠愛她

By Frederica
at 2017-06-27T02:56
at 2017-06-27T02:56
我覺得你不夠愛她

By Cara
at 2017-06-27T01:54
at 2017-06-27T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