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子女的老後 一個人也能幸福終老? - 單身
By Dorothy
at 2012-10-23T18:23
at 2012-10-23T18:23
Table of Contents
來源:康健雜誌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462&page=1
目前四十歲上下、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這個世代將
會面臨孤獨變老的人生。根據推估,未來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一個人,沒有家庭、
孤獨變老;就算結婚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配偶去世後,
也是一個人。為了解30~49歲中壯年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東方快線合作
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子女的老後,將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
」、「經濟貧困」等四大困境。
《康健雜誌》無子女的老後危機意識網路大調查
單身、無子女中壯年過度天真、準備不足
老後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困」四大困境
目前四十歲上下、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這個世代將
會面臨孤獨變老的人生。根據推估,未來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一個人,沒有家庭、
孤獨變老;就算結婚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配偶去世後,
也是一個人。
為了解30~49歲中壯年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網路調查,結
果顯示沒有子女的老後,將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
困」等四大困境。
困境一-照護面:機構、人力不足
《康健》調查發現,無論有無子女,30~49歲的受訪者,都有很高比例(75.5%無子女的人
、65.5%有子女的人)擔心老後生病時,沒有人可以照顧(表1)。
值得關注的是,無子女的人老後需要照顧時,接近半數(47.6%)還是希望住在自己家裡
,用自己的家具、看自己的書,去熟悉的市場買菜、去鄰近的公園運動,由居家服務員到
府照顧;超過四成(44.1%)則選擇住養護機構,可見這世代近半數不排斥機構(表2),
和現在老人大量使用外籍看護、排斥機構,大不相同,未來也將衝擊機構的數量與品質。
其實家庭照顧功能萎縮,由國家介入照顧老人已是世界趨勢,政府未來還需規劃更多元、
質優、量足的照護方式,才能照顧這些人的老後。
困境二-居住面:沒人要租屋給單身老人,養老院又住不起
現在的老人多數擁有自己的房子,但40歲上下的世代至今還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老了之
後,崔媽媽基金會統計有九成房東不願租屋給單身老人,不租房子去住養老院,以民間經
營的養生村為例,入住保證金每人至少500萬元,也有可能連保證金也繳不起。《康健》
調查顯示,沒有子女的人老後,除了住自己家裡(48.8%),有21.7%想和朋友住或住附近
,也有20.2%想去住老人住宅,顯示未來老人居住的模式將變得更多元(表3)。
困境三-孤立面:宅男宅女變成宅公宅婆
《康健》調查發現,沒有子女的人接近六成(58.5%)認為,萬一老後生病時,沒有及不
知道會不會有人可以幫忙依靠(表4)。若有人可以照顧依靠,六成的人(62.6%)認為是
同代的兄弟姊妹(表5),忽略兄弟姊妹也要照顧自己家庭,且那時兄弟姊妹也已老去,
形成老人照顧老人的景象。
人際關係的經營也是另一個危機,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人(50.6%),常聯絡親戚不到3人
、68.2%常聯絡的朋友不到5人(表6)。
社會孤立的另一層面是面對緊急事件時沒人支援。74.7%沒有子女的人擔心若發生緊急意
外,沒有人可以趕來幫忙(表7);也有超過半數的人(56.3%)擔心沒人可以幫他簽手術
同意書,弔詭的是,他們自己卻有82.5%可能不會幫疏於聯絡的親戚簽手術同意書(表8)
。
《康健》建議,沒有子女的人要多參與社會,如進教會、廟會或擔任志工等,並可允許由
社福或非營利組織來執行緊急事件,都是為自己提供更多保障的好方法。
困境四-經濟面:單身貴族最後貧困相依
很多人以為單身或不生小孩的人,經濟一定比較寬裕,不過調查卻發現,沒有子女的人嚴
重低估老後所需的生活及照護費,有子女的人反而比較有風險意識,對經濟的估算比較實
際。
沒有子女的人雖不排斥住機構,卻低估住機構的費用,以台北市的護理之家為例,每個月
4萬元起跳,還不包括尿布等耗材與個人生活費,但卻有72.3%無子女的人以為住護理之家
等長照機構,每個月只需準備3萬以下的生活費,3.8%的人還以為可在5,000元以下(表9
)。
對晚年日常開銷的評估也異常天真。44.4%沒有子女的人認為老後生活費不到一萬元就可
應付(表9),事實上如公辦民營的台北市朱崙老人公寓,單人房每月住宿費需18,000元
,另計4,000元餐費。
單身或不生子女的人要安定、安心、安全的老後,無論是居住、照護、金錢、人際關係,
全靠年輕時的規劃。有子女的人也要準備,因為只要活得夠久,最後終究也是一個人,不
論有沒有子女,都該提前規劃有尊嚴的老年。同時《康健》也期望中央與各縣市主管機關
正視高齡化社會來臨,加速相關政策的研擬及配套措施,為「沒有子女的老後」及早做好
準備,透過立法及宣導,改變現行不合時宜的法律並加速政策執行,有效提升台灣人的老
後生活品質。
-----
不論有沒有打算一輩子單身,都要做好退休規劃
已婚者就算有子女也不用太樂觀
現在出生率這麼低,以後年輕人要養活自己都很難了,更別奢望他們能養父母
想安穩退休還是靠自己吧!
--
--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462&page=1
目前四十歲上下、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這個世代將
會面臨孤獨變老的人生。根據推估,未來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一個人,沒有家庭、
孤獨變老;就算結婚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配偶去世後,
也是一個人。為了解30~49歲中壯年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東方快線合作
網路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子女的老後,將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
」、「經濟貧困」等四大困境。
《康健雜誌》無子女的老後危機意識網路大調查
單身、無子女中壯年過度天真、準備不足
老後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困」四大困境
目前四十歲上下、1970年前後出生的人不婚、不育,創下全世界最低生育率,這個世代將
會面臨孤獨變老的人生。根據推估,未來全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都是一個人,沒有家庭、
孤獨變老;就算結婚有子女,也是「假性子女」,無力或無意願住在一起,配偶去世後,
也是一個人。
為了解30~49歲中壯年對老後的想法與規劃,《康健雜誌》與東方線上合作網路調查,結
果顯示沒有子女的老後,將面臨「照護不足」、「無處居住」、「孤立孤獨」、「經濟貧
困」等四大困境。
困境一-照護面:機構、人力不足
《康健》調查發現,無論有無子女,30~49歲的受訪者,都有很高比例(75.5%無子女的人
、65.5%有子女的人)擔心老後生病時,沒有人可以照顧(表1)。
值得關注的是,無子女的人老後需要照顧時,接近半數(47.6%)還是希望住在自己家裡
,用自己的家具、看自己的書,去熟悉的市場買菜、去鄰近的公園運動,由居家服務員到
府照顧;超過四成(44.1%)則選擇住養護機構,可見這世代近半數不排斥機構(表2),
和現在老人大量使用外籍看護、排斥機構,大不相同,未來也將衝擊機構的數量與品質。
其實家庭照顧功能萎縮,由國家介入照顧老人已是世界趨勢,政府未來還需規劃更多元、
質優、量足的照護方式,才能照顧這些人的老後。
困境二-居住面:沒人要租屋給單身老人,養老院又住不起
現在的老人多數擁有自己的房子,但40歲上下的世代至今還有很多人買不起房子,老了之
後,崔媽媽基金會統計有九成房東不願租屋給單身老人,不租房子去住養老院,以民間經
營的養生村為例,入住保證金每人至少500萬元,也有可能連保證金也繳不起。《康健》
調查顯示,沒有子女的人老後,除了住自己家裡(48.8%),有21.7%想和朋友住或住附近
,也有20.2%想去住老人住宅,顯示未來老人居住的模式將變得更多元(表3)。
困境三-孤立面:宅男宅女變成宅公宅婆
《康健》調查發現,沒有子女的人接近六成(58.5%)認為,萬一老後生病時,沒有及不
知道會不會有人可以幫忙依靠(表4)。若有人可以照顧依靠,六成的人(62.6%)認為是
同代的兄弟姊妹(表5),忽略兄弟姊妹也要照顧自己家庭,且那時兄弟姊妹也已老去,
形成老人照顧老人的景象。
人際關係的經營也是另一個危機,調查發現超過半數的人(50.6%),常聯絡親戚不到3人
、68.2%常聯絡的朋友不到5人(表6)。
社會孤立的另一層面是面對緊急事件時沒人支援。74.7%沒有子女的人擔心若發生緊急意
外,沒有人可以趕來幫忙(表7);也有超過半數的人(56.3%)擔心沒人可以幫他簽手術
同意書,弔詭的是,他們自己卻有82.5%可能不會幫疏於聯絡的親戚簽手術同意書(表8)
。
《康健》建議,沒有子女的人要多參與社會,如進教會、廟會或擔任志工等,並可允許由
社福或非營利組織來執行緊急事件,都是為自己提供更多保障的好方法。
困境四-經濟面:單身貴族最後貧困相依
很多人以為單身或不生小孩的人,經濟一定比較寬裕,不過調查卻發現,沒有子女的人嚴
重低估老後所需的生活及照護費,有子女的人反而比較有風險意識,對經濟的估算比較實
際。
沒有子女的人雖不排斥住機構,卻低估住機構的費用,以台北市的護理之家為例,每個月
4萬元起跳,還不包括尿布等耗材與個人生活費,但卻有72.3%無子女的人以為住護理之家
等長照機構,每個月只需準備3萬以下的生活費,3.8%的人還以為可在5,000元以下(表9
)。
對晚年日常開銷的評估也異常天真。44.4%沒有子女的人認為老後生活費不到一萬元就可
應付(表9),事實上如公辦民營的台北市朱崙老人公寓,單人房每月住宿費需18,000元
,另計4,000元餐費。
單身或不生子女的人要安定、安心、安全的老後,無論是居住、照護、金錢、人際關係,
全靠年輕時的規劃。有子女的人也要準備,因為只要活得夠久,最後終究也是一個人,不
論有沒有子女,都該提前規劃有尊嚴的老年。同時《康健》也期望中央與各縣市主管機關
正視高齡化社會來臨,加速相關政策的研擬及配套措施,為「沒有子女的老後」及早做好
準備,透過立法及宣導,改變現行不合時宜的法律並加速政策執行,有效提升台灣人的老
後生活品質。
-----
不論有沒有打算一輩子單身,都要做好退休規劃
已婚者就算有子女也不用太樂觀
現在出生率這麼低,以後年輕人要養活自己都很難了,更別奢望他們能養父母
想安穩退休還是靠自己吧!
--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Isabella
at 2012-10-24T08:02
at 2012-10-24T08:02
By Donna
at 2012-10-29T03:09
at 2012-10-29T03:09
By Edwina
at 2012-10-29T05:45
at 2012-10-29T05:45
By Kelly
at 2012-10-29T15:16
at 2012-10-29T15:16
By Jack
at 2012-10-31T04:36
at 2012-10-31T04:36
By Jack
at 2012-11-01T13:02
at 2012-11-01T13:02
By Vanessa
at 2012-11-02T21:04
at 2012-11-02T21:04
By Quintina
at 2012-11-05T11:16
at 2012-11-05T11:16
By Valerie
at 2012-11-09T09:04
at 2012-11-09T09:04
By Gary
at 2012-11-12T04:25
at 2012-11-12T04:25
By Wallis
at 2012-11-12T05:31
at 2012-11-12T05:31
By Lily
at 2012-11-14T14:08
at 2012-11-14T14:08
By Jacob
at 2012-11-16T04:45
at 2012-11-16T04:45
By Freda
at 2012-11-21T04:37
at 2012-11-21T04:37
Related Posts
單身了~
By Xanthe
at 2012-10-23T16:04
at 2012-10-23T16:04
一個人...好妙
By Aaliyah
at 2012-10-21T20:14
at 2012-10-21T20:14
喜歡獨處討厭人群,這樣好嗎
By Edith
at 2012-10-20T21:32
at 2012-10-20T21:32
一個人逛街
By Kristin
at 2012-10-19T14:12
at 2012-10-19T14:12
一個人為什麼不可能
By Frederica
at 2012-10-18T20:39
at 2012-10-18T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