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自己無法開心起來 - 家務

By Joseph
at 2021-08-31T08:49
at 2021-08-31T08:49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jet0524 (流浪的旅人)》之銘言:
: 簡而言之,爸媽當初是作媒認識結婚的,生長
: 環境差很多,爸從小家裡很窮造成他把錢看超
: 重,媽是小康家庭
: 三姐妹只有我從小就觀察到,媽很常為了我們
: 隱忍自己的情緒(爸脾氣不好講話又大聲)
情緒是自己的東西
子女跟媽媽之間有界線 情緒不用越界綁在一起
誰都不該互相推責任說是誰害誰隱忍
: 爸從4年前身體不好提前退休後,跟媽吵架更頻繁,最嚴重是一年前媽來台北跟我們住了
: 三週(老家在台中),最後在親友勸和下回家
: 最近又被我爸氣到來台北住了(已經住1個月了),我的情況是跟妹妹室友租一層3房,心
: 裏已經鬱悶了(因為自由慣了,早就沒想要跟媽媽住這麼久,而且媽說這次她真的不回去
: 了,要過自己的生活)
你們當初租屋條件應該是有講好有哪些室友吧
媽媽這樣長住沒有尊重到你們的室友
你們也沒有踩好底線原則守護你們室友的權益
: 其實從小看我媽一直忍耐,我內心替她開心,
我覺得其實不用替父母對彼此之間恩怨做了怎樣的選擇而感到開心
我常常提醒自己 父母之間的恩怨 子女最好少管
也少站在任何一方為對方感到開心痛苦難過生氣
不要跟任何一方父母的情緒綁在一起 親子之間可以互相關心
可以同理 但情緒界線還是要有
那是她的人生 她自己該為自己負責 任何選擇的後果都是她自己要承擔
子女不用為她開心難過 因為她現在的選擇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好的或壞的
: 她勇敢踏出離開我爸這一步,但現實面是
: 面臨我爸一個人在台中沒人照顧,加上他是那種很不喜歡一個人在家的人,以及他會很常
: 跟我們訴說一個人住很不安全,以及各種不方便(我爸牙齒不好,食物都要再蒸爛,身體
: 有各種小毛病,很常覺得自己體虛)
我是中西醫認證的虛弱體質跟過敏體質 從小一堆病痛
你爸要比虛弱大概比不過我
但我可不是巨嬰 從小在我家我沒人疼 不是可以撒嬌的角色
是被父母撒嬌的角色 連掛急診都被父母嫌煩
所以後來長大就學會自己去看醫生自己去急診室
身體有小毛病小病痛就自己查資訊 調整飲食或運動或就醫
: 我們3姐妹都在台北工作,根本無法回台中顧他(重點是他是一個極度難相處的人,自我
: 感覺良好,永遠負面思考,都覺得是別人對不起他,以及事情可以重複一直說,快發瘋,
: 我基本上回台中兩天就是極限)
: 說要幫他請煮飯阿姨也不要,雖然覺得無法相處但還是會擔心
: 他會希望我們早晚各打一通電話給他(他很怕自己在家裡出意外)
: 對於爸媽我真的無言以對,可黏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爸真的太難相處,吵架時講的話又
: 很難聽,經年累月我媽才會受不了
: 但我爸完全覺得我媽在無理取鬧,夫妻吵架難免何必搞成這樣
: 問題我們遠在台北,一想到他一個人在家,又想到他最不喜歡自己獨居就心情掛在
: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勸我媽回去,但我也不想媽媽再回到不開心的生活
說真的看到這篇這句話覺得很傻眼
如果是媽媽自己抗拒不了爸爸而決定回去那就算了
現在你在擔心卻不是你決定自己回去 而是勸媽媽回去受罪?
我認識幾個類似的家庭 被情緒勒索的媽媽或手足有心離開或撒手不管
但子女或手足或其他家人反而會勸當事人不要離開 甚至勸說再回去繼續擔任那個角色
被一個情緒勒索就很慘了 被好幾個家人聯手欺負 根本很難脫身
自己的焦慮要靠自己努力處理 靠自己鼓起勇氣抗拒情緒勒索
而不是去推其他家人重新回去火坑啊 靠犧牲別人人生來消除焦慮這樣不對吧
雖然你也有說不想媽媽再回到不開心的生活 但看到你動念說要勸媽媽回去還是很傻眼
你如果真的到最後用勸媽媽回去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那表示你也開始有情緒勒索別人的行為傾向
: 今早打給爸,他說被我媽氣到全身不舒服去醫院吊點滴,又讓我心裡開始操心
: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說真的吊點滴沒什麼 有需要特別告訴別人嗎?
我高中起是醫院急診室常客
因為家人懶得理我到後來我都自己默默叫計程車去
沒有告知別人說我很不舒服我很可憐喔 不是為了討關注喔
你有沒有想過病痛很多的人如果沒小孩 或不想麻煩別人
或沒人可以情緒勒索 或不願意對人情緒勒索的人 那些人該怎麼辦?
那些人得自己學習照顧自己你懂嗎?自己的健康本來就是自己負責啊
: 我媽說唯一條件是我爸把台中家賣掉,來台北生活(我媽根本不想再回台中,她說左右鄰
: 居每次都聽到爸很大聲再罵她,覺得很丟臉),
: 搬來台北她才願意同住屋簷下照顧他,但我爸不答應(其實他根本不習慣台北生活)
: 總之,現在每天回家要面對我媽的悶悶不樂(雖然她離開我爸但還是心情鬱悶)
: 以及我爸總是透露他一個人在家多可憐
: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整篇看下來恕我直言 我覺得對於父母之間的事你管太多了
我從小被迫聽訴苦也會這樣 情緒界線被破壞的下場
不過後來去諮商之後改善很多 處在這種狀態的期間變比較短
我常跟自己說
父母之間的恩怨子女不要過度涉入
就算願意聆聽也不要太容易同步起感情波動
要分清楚哪些情緒是父母的哪些是自己的
要認清父母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自己也是
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
其實當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 自然會形成情緒界線
對方如果氣你怎麼沒同步波動或沒為對方採取行動
自己還會嚇到覺得 奇怪?我為什麼要跟你一樣反應?
或是覺得「這到底關我屁事?」
如果靠自已轉念或看書還是沒辦法劃界線 或許還是考慮一下去諮商
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
: 簡而言之,爸媽當初是作媒認識結婚的,生長
: 環境差很多,爸從小家裡很窮造成他把錢看超
: 重,媽是小康家庭
: 三姐妹只有我從小就觀察到,媽很常為了我們
: 隱忍自己的情緒(爸脾氣不好講話又大聲)
情緒是自己的東西
子女跟媽媽之間有界線 情緒不用越界綁在一起
誰都不該互相推責任說是誰害誰隱忍
: 爸從4年前身體不好提前退休後,跟媽吵架更頻繁,最嚴重是一年前媽來台北跟我們住了
: 三週(老家在台中),最後在親友勸和下回家
: 最近又被我爸氣到來台北住了(已經住1個月了),我的情況是跟妹妹室友租一層3房,心
: 裏已經鬱悶了(因為自由慣了,早就沒想要跟媽媽住這麼久,而且媽說這次她真的不回去
: 了,要過自己的生活)
你們當初租屋條件應該是有講好有哪些室友吧
媽媽這樣長住沒有尊重到你們的室友
你們也沒有踩好底線原則守護你們室友的權益
: 其實從小看我媽一直忍耐,我內心替她開心,
我覺得其實不用替父母對彼此之間恩怨做了怎樣的選擇而感到開心
我常常提醒自己 父母之間的恩怨 子女最好少管
也少站在任何一方為對方感到開心痛苦難過生氣
不要跟任何一方父母的情緒綁在一起 親子之間可以互相關心
可以同理 但情緒界線還是要有
那是她的人生 她自己該為自己負責 任何選擇的後果都是她自己要承擔
子女不用為她開心難過 因為她現在的選擇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好的或壞的
: 她勇敢踏出離開我爸這一步,但現實面是
: 面臨我爸一個人在台中沒人照顧,加上他是那種很不喜歡一個人在家的人,以及他會很常
: 跟我們訴說一個人住很不安全,以及各種不方便(我爸牙齒不好,食物都要再蒸爛,身體
: 有各種小毛病,很常覺得自己體虛)
我是中西醫認證的虛弱體質跟過敏體質 從小一堆病痛
你爸要比虛弱大概比不過我
但我可不是巨嬰 從小在我家我沒人疼 不是可以撒嬌的角色
是被父母撒嬌的角色 連掛急診都被父母嫌煩
所以後來長大就學會自己去看醫生自己去急診室
身體有小毛病小病痛就自己查資訊 調整飲食或運動或就醫
: 我們3姐妹都在台北工作,根本無法回台中顧他(重點是他是一個極度難相處的人,自我
: 感覺良好,永遠負面思考,都覺得是別人對不起他,以及事情可以重複一直說,快發瘋,
: 我基本上回台中兩天就是極限)
: 說要幫他請煮飯阿姨也不要,雖然覺得無法相處但還是會擔心
: 他會希望我們早晚各打一通電話給他(他很怕自己在家裡出意外)
: 對於爸媽我真的無言以對,可黏之人必有可恨之處,我爸真的太難相處,吵架時講的話又
: 很難聽,經年累月我媽才會受不了
: 但我爸完全覺得我媽在無理取鬧,夫妻吵架難免何必搞成這樣
: 問題我們遠在台北,一想到他一個人在家,又想到他最不喜歡自己獨居就心情掛在
: 當然最好的方法是勸我媽回去,但我也不想媽媽再回到不開心的生活
說真的看到這篇這句話覺得很傻眼
如果是媽媽自己抗拒不了爸爸而決定回去那就算了
現在你在擔心卻不是你決定自己回去 而是勸媽媽回去受罪?
我認識幾個類似的家庭 被情緒勒索的媽媽或手足有心離開或撒手不管
但子女或手足或其他家人反而會勸當事人不要離開 甚至勸說再回去繼續擔任那個角色
被一個情緒勒索就很慘了 被好幾個家人聯手欺負 根本很難脫身
自己的焦慮要靠自己努力處理 靠自己鼓起勇氣抗拒情緒勒索
而不是去推其他家人重新回去火坑啊 靠犧牲別人人生來消除焦慮這樣不對吧
雖然你也有說不想媽媽再回到不開心的生活 但看到你動念說要勸媽媽回去還是很傻眼
你如果真的到最後用勸媽媽回去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那表示你也開始有情緒勒索別人的行為傾向
: 今早打給爸,他說被我媽氣到全身不舒服去醫院吊點滴,又讓我心裡開始操心
: 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說真的吊點滴沒什麼 有需要特別告訴別人嗎?
我高中起是醫院急診室常客
因為家人懶得理我到後來我都自己默默叫計程車去
沒有告知別人說我很不舒服我很可憐喔 不是為了討關注喔
你有沒有想過病痛很多的人如果沒小孩 或不想麻煩別人
或沒人可以情緒勒索 或不願意對人情緒勒索的人 那些人該怎麼辦?
那些人得自己學習照顧自己你懂嗎?自己的健康本來就是自己負責啊
: 我媽說唯一條件是我爸把台中家賣掉,來台北生活(我媽根本不想再回台中,她說左右鄰
: 居每次都聽到爸很大聲再罵她,覺得很丟臉),
: 搬來台北她才願意同住屋簷下照顧他,但我爸不答應(其實他根本不習慣台北生活)
: 總之,現在每天回家要面對我媽的悶悶不樂(雖然她離開我爸但還是心情鬱悶)
: 以及我爸總是透露他一個人在家多可憐
: 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
整篇看下來恕我直言 我覺得對於父母之間的事你管太多了
我從小被迫聽訴苦也會這樣 情緒界線被破壞的下場
不過後來去諮商之後改善很多 處在這種狀態的期間變比較短
我常跟自己說
父母之間的恩怨子女不要過度涉入
就算願意聆聽也不要太容易同步起感情波動
要分清楚哪些情緒是父母的哪些是自己的
要認清父母得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自己也是
相信他們有能力處理自己的問題
其實當自己有能力照顧自己的情緒 自然會形成情緒界線
對方如果氣你怎麼沒同步波動或沒為對方採取行動
自己還會嚇到覺得 奇怪?我為什麼要跟你一樣反應?
或是覺得「這到底關我屁事?」
如果靠自已轉念或看書還是沒辦法劃界線 或許還是考慮一下去諮商
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
Tags:
家務
All Comments

By Rae
at 2021-09-01T22:28
at 2021-09-01T22:28
Related Posts
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By Jacky
at 2021-08-28T16:56
at 2021-08-28T16:56
我想起老師了

By Steve
at 2021-08-24T20:11
at 2021-08-24T20:11
賭氣的媽媽

By Zanna
at 2021-08-24T15:06
at 2021-08-24T15:06
成年早期華人女性之親密關係敘說研究-以母女界限糾結的女性為例

By Isla
at 2021-08-24T09:51
at 2021-08-24T09:51
賭氣的媽媽

By Edward Lewis
at 2021-08-24T01:37
at 2021-08-24T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