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的壞習慣 - 家務

By Carol
at 2012-11-21T00:17
at 2012-11-21T00:17
Table of Contents
因為一顆「柚子」。
* * *
那是一顆在我家放了一段時間的柚子,
是媽放的,
用了一個紅色紙袋裝著,
前天失蹤了,
「兒子,你有看到馬麻放在地上的大柚子嗎?」媽問著還在賴床的我。
---在家的只有我跟我奶奶,我爸在嘉義的水庫單位服務,並不在家,
「阿嬤吃掉了吧...。」有氣無力的我說。
我透過房間紗門聽見媽媽的碎念,聲音帶著負面的焦慮情緒。
...是的,婆媳間關係相當不好,
* * *
那顆「柚子」
是媽的友人託付媽轉送給另外一個人的,
媽見柚子沒熟,不好意思拿給別人,說這樣不禮貌。
(我的生活歷練薄弱,不懂長輩這些看似龜毛的禮數及細節)
直至當天上午要拿去送人時才發現不見,
我媽氣得跳腳。
* * *
我媽自從某些事情後十分討厭我奶奶,
我奶奶從小缺乏教育,也缺乏同理心,年紀大了思維也非常制式僵化,
有一次,媽媽買了炒米粉給奶奶當晚餐,
隔天奶奶腹痛,到醫院檢查,檢查得過幾天才會出來,所以先吃止痛藥,
奶奶一如往常在下午的時候到公園跟街坊聊天,
幾天之後檢查報告是膽結石,需要住院開刀,
街坊朋友得知開刀消息,
遇到我媽就問說:
「是你買東西給他吃壞肚子的喔?」一副我媽是毒害我奶奶的質疑口氣。
Q:試述膽結石跟炒米粉間的相當因果關係。(25分)
街坊接著說:
「你媽(指奶奶)說的阿,說你買米粉給他吃,吃壞肚子害他要開刀的。」
奶奶一直都是這麼認為,我的姑姑聽到也是同樣的說詞,
事後奶奶聽醫師解釋,知道膽結石跟炒米粉一點關係也沒有,
她也沒跟街坊解釋,
我媽就抱著不白之冤到現在,
當然還有更嚴重的衝突事件,連我都覺得我該起身捍衛宗主權的爭議事件,
容我有機會再向各位"贅"述。
* * *
我抱著第三者的心態趁我媽到廚房忙東忙西時問奶奶說:
「阿嬤,頭咖耶柚仔,哩甲去壓喔?」
譯:奶奶,地上的柚子,你吃掉了喔?
「哇TEKI硍低哩哇房間。HE勒柚仔生尬就水耶,今罵低勒哇靠找無。」奶奶回。
譯:我拿去放在我房間。那個柚子長得很漂亮,現在在外面找不到了。
「HE勒系BA郎愛媽媽TEKI送乎BA郎耶捏。」我驚訝的跟奶奶解釋那顆柚子的用途。
譯:那個是別人要媽媽拿去送給別人的耶。
「哩丟共哇TEKI送乎BA郎阿。」奶奶一副不屑一顧的口氣便走人了。
譯:你就說我拿去送給別人了。
* * *
我平時鮮少撥電話給爸爸,
這個情況我只能告訴遠在嘉義的爸爸,
爸爸就說他知道了,叫媽媽再去買一顆就好了。
事情結束的如此簡單...
* * *
重新檢視這整件事情,
沒什麼了不起的,
為了家庭和諧,退一步讓一讓長輩,再買一顆就好了。
* * *
今天我媽又跟我提起以前發生而我不知道的事。
媽說奶奶曾經把公家每年配給我爸的其中兩件警察大衣拿去送給親戚,
事後爸爸找這兩件放了一陣子沒穿的大衣要拿去送洗保養,遍尋不著,
奶奶才說他拿去送給別人了。
我也想起,高中時,有次弟弟被媽媽打的很慘,
因為媽媽給弟弟存在存錢筒的鈔票都不見了,
我弟弟說一定是我這個哥哥拿走的,
但我完全沒作過這件事,高中叛逆,我想我大概很鎮定的回了一句話-干我屁事!
我媽見我如此淡定,而且我也沒亂買東西回家,我的錢包也沒多出錢來,
所以逃過冤獄。
眼見弟弟被打的不成人形,奶奶才承認是他拿去簽六合彩。
* * *
再重新想一想,
我奶奶的問題,真的不嚴重嗎?
如果以後我開始上班了,
同事或者長官託我或命令我在一定期限內轉送他人東西,
或者公事上物品,像是郵局業務的推銷產品,
如果不是柚子,是其他具不可替代性且不可恢復性的物品該怎麼辦?
難道我要先報警說我家遭竊,再用公權力導正我奶奶的行為、想法?
顯然地,這太極端。
我讓我媽明白這是教育及預防的問題,
希望我爸也能了解,
畢竟這樣的事情,由我爸出面是惟一合適的角色,
但是我爸畢竟是奶奶的兒子,
我爸的態度很消極,
其實我還蠻困擾,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該如何處理?
崩潰給他們看嗎?
謝謝你們撥冗閱讀。
--
* * *
那是一顆在我家放了一段時間的柚子,
是媽放的,
用了一個紅色紙袋裝著,
前天失蹤了,
「兒子,你有看到馬麻放在地上的大柚子嗎?」媽問著還在賴床的我。
---在家的只有我跟我奶奶,我爸在嘉義的水庫單位服務,並不在家,
「阿嬤吃掉了吧...。」有氣無力的我說。
我透過房間紗門聽見媽媽的碎念,聲音帶著負面的焦慮情緒。
...是的,婆媳間關係相當不好,
* * *
那顆「柚子」
是媽的友人託付媽轉送給另外一個人的,
媽見柚子沒熟,不好意思拿給別人,說這樣不禮貌。
(我的生活歷練薄弱,不懂長輩這些看似龜毛的禮數及細節)
直至當天上午要拿去送人時才發現不見,
我媽氣得跳腳。
* * *
我媽自從某些事情後十分討厭我奶奶,
我奶奶從小缺乏教育,也缺乏同理心,年紀大了思維也非常制式僵化,
有一次,媽媽買了炒米粉給奶奶當晚餐,
隔天奶奶腹痛,到醫院檢查,檢查得過幾天才會出來,所以先吃止痛藥,
奶奶一如往常在下午的時候到公園跟街坊聊天,
幾天之後檢查報告是膽結石,需要住院開刀,
街坊朋友得知開刀消息,
遇到我媽就問說:
「是你買東西給他吃壞肚子的喔?」一副我媽是毒害我奶奶的質疑口氣。
Q:試述膽結石跟炒米粉間的相當因果關係。(25分)
街坊接著說:
「你媽(指奶奶)說的阿,說你買米粉給他吃,吃壞肚子害他要開刀的。」
奶奶一直都是這麼認為,我的姑姑聽到也是同樣的說詞,
事後奶奶聽醫師解釋,知道膽結石跟炒米粉一點關係也沒有,
她也沒跟街坊解釋,
我媽就抱著不白之冤到現在,
當然還有更嚴重的衝突事件,連我都覺得我該起身捍衛宗主權的爭議事件,
容我有機會再向各位"贅"述。
* * *
我抱著第三者的心態趁我媽到廚房忙東忙西時問奶奶說:
「阿嬤,頭咖耶柚仔,哩甲去壓喔?」
譯:奶奶,地上的柚子,你吃掉了喔?
「哇TEKI硍低哩哇房間。HE勒柚仔生尬就水耶,今罵低勒哇靠找無。」奶奶回。
譯:我拿去放在我房間。那個柚子長得很漂亮,現在在外面找不到了。
「HE勒系BA郎愛媽媽TEKI送乎BA郎耶捏。」我驚訝的跟奶奶解釋那顆柚子的用途。
譯:那個是別人要媽媽拿去送給別人的耶。
「哩丟共哇TEKI送乎BA郎阿。」奶奶一副不屑一顧的口氣便走人了。
譯:你就說我拿去送給別人了。
* * *
我平時鮮少撥電話給爸爸,
這個情況我只能告訴遠在嘉義的爸爸,
爸爸就說他知道了,叫媽媽再去買一顆就好了。
事情結束的如此簡單...
* * *
重新檢視這整件事情,
沒什麼了不起的,
為了家庭和諧,退一步讓一讓長輩,再買一顆就好了。
* * *
今天我媽又跟我提起以前發生而我不知道的事。
媽說奶奶曾經把公家每年配給我爸的其中兩件警察大衣拿去送給親戚,
事後爸爸找這兩件放了一陣子沒穿的大衣要拿去送洗保養,遍尋不著,
奶奶才說他拿去送給別人了。
我也想起,高中時,有次弟弟被媽媽打的很慘,
因為媽媽給弟弟存在存錢筒的鈔票都不見了,
我弟弟說一定是我這個哥哥拿走的,
但我完全沒作過這件事,高中叛逆,我想我大概很鎮定的回了一句話-干我屁事!
我媽見我如此淡定,而且我也沒亂買東西回家,我的錢包也沒多出錢來,
所以逃過冤獄。
眼見弟弟被打的不成人形,奶奶才承認是他拿去簽六合彩。
* * *
再重新想一想,
我奶奶的問題,真的不嚴重嗎?
如果以後我開始上班了,
同事或者長官託我或命令我在一定期限內轉送他人東西,
或者公事上物品,像是郵局業務的推銷產品,
如果不是柚子,是其他具不可替代性且不可恢復性的物品該怎麼辦?
難道我要先報警說我家遭竊,再用公權力導正我奶奶的行為、想法?
顯然地,這太極端。
我讓我媽明白這是教育及預防的問題,
希望我爸也能了解,
畢竟這樣的事情,由我爸出面是惟一合適的角色,
但是我爸畢竟是奶奶的兒子,
我爸的態度很消極,
其實我還蠻困擾,如果同樣的事情發生在我身上,我該如何處理?
崩潰給他們看嗎?
謝謝你們撥冗閱讀。
--
Tags:
家務
All Comments

By Catherine
at 2012-11-22T13:20
at 2012-11-22T13:20

By Andy
at 2012-11-26T11:19
at 2012-11-26T11:19

By Tom
at 2012-11-29T19:06
at 2012-11-29T19:06

By Frederic
at 2012-12-02T16:11
at 2012-12-02T16:11

By Erin
at 2012-12-05T10:08
at 2012-12-05T10:08

By Daph Bay
at 2012-12-10T05:26
at 2012-12-10T05:26

By David
at 2012-12-10T21:05
at 2012-12-10T21:05

By Sarah
at 2012-12-12T16:14
at 2012-12-12T16:14

By Adele
at 2012-12-14T00:14
at 2012-12-14T00:14

By Valerie
at 2012-12-17T19:40
at 2012-12-17T19:40

By Puput
at 2012-12-20T06:18
at 2012-12-20T06:18

By Kristin
at 2012-12-24T11:07
at 2012-12-24T11:07

By Doris
at 2012-12-25T04:32
at 2012-12-25T04:32

By Agnes
at 2012-12-27T15:21
at 2012-12-27T15:21

By Damian
at 2012-12-29T04:35
at 2012-12-29T04:35

By Olive
at 2012-12-30T18:31
at 2012-12-30T18:31

By Mary
at 2013-01-02T14:25
at 2013-01-02T14:25

By Margaret
at 2013-01-03T20:13
at 2013-01-03T20:13

By Agatha
at 2013-01-06T15:55
at 2013-01-06T15:55

By Blanche
at 2013-01-09T10:01
at 2013-01-09T10:01

By David
at 2013-01-12T05:15
at 2013-01-12T05:15

By Robert
at 2013-01-13T09:21
at 2013-01-13T09:21

By Hazel
at 2013-01-13T16:11
at 2013-01-13T16:11

By Odelette
at 2013-01-18T14:16
at 2013-01-18T14:16

By Edward Lewis
at 2013-01-21T09:52
at 2013-01-21T09:52

By Jacob
at 2013-01-21T12:49
at 2013-01-21T12:49
Related Posts
無言的壓力

By Ivy
at 2012-11-18T19:49
at 2012-11-18T19:49
孝親費之後續

By Ursula
at 2012-11-17T20:49
at 2012-11-17T20:49
無法回家

By Connor
at 2012-11-17T11:26
at 2012-11-17T11:26
自愛?!

By Ingrid
at 2012-11-15T18:05
at 2012-11-15T18:05
老派的幸福探索──《修正》新書座談

By Daniel
at 2012-11-14T16:50
at 2012-11-14T1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