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 single 的 阿拉斯加之死 - 單身

By Poppy
at 2009-03-08T10:57
at 2009-03-08T10:57
Table of Contents
書拍成電影
非常好看
介紹如下
http://www.truemovie.com/2007moviedata/IntotheWild.htm
http://0rz.tw/1a4lD
http://0rz.tw/923n3
1992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一個廢棄公車車廂裡,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屍體,經調
查,證實這位死者的全名叫克里斯多福‧強森‧麥克肯多斯(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是個出身於美國東岸富裕家庭的年輕男子,他在1990年大學畢業後,即與
家人失聯。
嚮往回歸自然的原始生活,克里斯多福改名換姓,燒掉現金,放棄車子和大部分財產,從
此在北美大 陸漂泊,充滿強烈理想性的克里斯多福企亟追尋超越人類物質的經驗,這件
事經過披露後,在美國社會引起震撼。
尤其是結束克里斯多福生命的阿拉斯加之行,人們的看法褒貶各有之,有人感佩克里斯多
福的勇氣;有人卻認為克里斯多福太輕忽自然,藐視大自然,竟然沒有作充分準備便草率
進入美國最不毛、環境最惡劣的阿拉斯加獨自生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二十初、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的年輕人拋棄一切,而投入一個
所謂的自殺式之旅呢?這是所有人都在問的。
由於本書的作者Jon Krakaue在年少時,曾因攀越某座險惡的山境而一度有過濱死經驗,
當他以為自己會死,卻幸 運生還了,作者覺得自己與克里斯多福有些地方類似,基於某
種情感,和模糊的自覺理解克里斯多 福,作者像偵探般,私訪了死者的親屬,和死者旅
行中接觸過、交談過的人們,他追蹤死者旅程的路線和細節,一一從中抽絲剝繭,企圖還
原部分的真相。
最後,這個曲折的調查結果形成了這本書,同時,也反省了幾個課題:曠野對美國人的吸
引力、高危險活動對年輕人的誘惑、父子之間的沈重的關係。
當然,有關於克里斯多福的悲劇,我們不能一徑的歸咎於克里斯多福與家庭的緊張,尤其
是克里斯多 福發現父親除了他們家,還背地裡偷偷養育了另一個家庭,他不能接受這樣
兩面的父親,對父親的尊敬徹底潰堤。
克里斯多福的死因是誤食野生植物,體內積聚過量的生物鹼,造成營養不良虛弱而亡,他
並不是真的想死,可以這麼說,阿拉斯加之行是他藉由自我超越的一種儀式,事實上,在
慘劇發生之前,他已經決定要回到人類的社會了。甚至,在他生命遇到危機時,他還在車
體前貼上求救的紙張。
--
非常好看
介紹如下
http://www.truemovie.com/2007moviedata/IntotheWild.htm
http://0rz.tw/1a4lD
http://0rz.tw/923n3
1992年,在美國阿拉斯加地區的一個廢棄公車車廂裡,人們發現了一具腐爛的屍體,經調
查,證實這位死者的全名叫克里斯多福‧強森‧麥克肯多斯(Christopher Johnson
McCandless),是個出身於美國東岸富裕家庭的年輕男子,他在1990年大學畢業後,即與
家人失聯。
嚮往回歸自然的原始生活,克里斯多福改名換姓,燒掉現金,放棄車子和大部分財產,從
此在北美大 陸漂泊,充滿強烈理想性的克里斯多福企亟追尋超越人類物質的經驗,這件
事經過披露後,在美國社會引起震撼。
尤其是結束克里斯多福生命的阿拉斯加之行,人們的看法褒貶各有之,有人感佩克里斯多
福的勇氣;有人卻認為克里斯多福太輕忽自然,藐視大自然,竟然沒有作充分準備便草率
進入美國最不毛、環境最惡劣的阿拉斯加獨自生活。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一個二十初、大學剛畢業、家境優渥的年輕人拋棄一切,而投入一個
所謂的自殺式之旅呢?這是所有人都在問的。
由於本書的作者Jon Krakaue在年少時,曾因攀越某座險惡的山境而一度有過濱死經驗,
當他以為自己會死,卻幸 運生還了,作者覺得自己與克里斯多福有些地方類似,基於某
種情感,和模糊的自覺理解克里斯多 福,作者像偵探般,私訪了死者的親屬,和死者旅
行中接觸過、交談過的人們,他追蹤死者旅程的路線和細節,一一從中抽絲剝繭,企圖還
原部分的真相。
最後,這個曲折的調查結果形成了這本書,同時,也反省了幾個課題:曠野對美國人的吸
引力、高危險活動對年輕人的誘惑、父子之間的沈重的關係。
當然,有關於克里斯多福的悲劇,我們不能一徑的歸咎於克里斯多福與家庭的緊張,尤其
是克里斯多 福發現父親除了他們家,還背地裡偷偷養育了另一個家庭,他不能接受這樣
兩面的父親,對父親的尊敬徹底潰堤。
克里斯多福的死因是誤食野生植物,體內積聚過量的生物鹼,造成營養不良虛弱而亡,他
並不是真的想死,可以這麼說,阿拉斯加之行是他藉由自我超越的一種儀式,事實上,在
慘劇發生之前,他已經決定要回到人類的社會了。甚至,在他生命遇到危機時,他還在車
體前貼上求救的紙張。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Michael
at 2009-03-10T17:36
at 2009-03-10T17:36

By Selena
at 2009-03-13T01:20
at 2009-03-13T01:20

By Adele
at 2009-03-14T17:46
at 2009-03-14T17:46

By Joseph
at 2009-03-17T10:17
at 2009-03-17T10:17

By Aaliyah
at 2009-03-20T11:23
at 2009-03-20T11:23

By Damian
at 2009-03-23T03:57
at 2009-03-23T03:57

By Margaret
at 2009-03-25T17:09
at 2009-03-25T17:09

By Freda
at 2009-03-28T02:43
at 2009-03-28T02:43

By Connor
at 2009-03-31T10:32
at 2009-03-31T10:32

By Genevieve
at 2009-04-03T03:16
at 2009-04-03T03:16

By Annie
at 2009-04-04T15:41
at 2009-04-04T15:41
Related Posts
一個人的旅行@台東

By Rebecca
at 2009-03-07T23:34
at 2009-03-07T23:34
這樣到底好不好

By Madame
at 2009-03-07T21:12
at 2009-03-07T21:12
完全斷絕與世界連結的可能性?

By Dorothy
at 2009-03-07T14:05
at 2009-03-07T14:05
完全斷絕與世界連結的可能性?

By Irma
at 2009-03-07T11:12
at 2009-03-07T11:12
一個人

By Noah
at 2009-03-07T02:10
at 2009-03-07T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