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被拿來比較 - 婚姻

By Olga
at 2017-04-11T13:23
at 2017-04-11T13:23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camembert (就這一次了啦!)》之銘言:
: 文長。冷飯熱炒,諸君斟酌。
: 但、原原PO拜託參考看看,
: 畢竟禮拜五咻一下又要來了啊啊啊(望月曆心焦)
今天才星期二啊XDDD
: ----------------------------------------------------------------------------
--
: (下段依照時間略為整理幾方說法,如有劃錯重點請指正)
: (我覺得大家都有其道理(搓湯圓貌)只是想整理不同的說法幫助自己思考)
: (所以其實也是可以跳過...)
: isaacc大認為這根本涉及精神虐待,那當然是要隔離(搬出去)
: 搬不出去?那大家就來鬧啊!都搞到精神虐待了,還有什麼好543的 !
: TINBING大看到「大鬧」這個梗,就覺得「你這是在解決問題嗎?家裡搞得烏煙瘴氣不
: 說,女兒以後有樣學樣怎麼辦?」
: adelaide大亦加入表示:不是每個人都有「即搬力」,開槓了就黑掉了,這樣一個屋簷
: 下相處只會更痛苦。
: djboy大中場提出一個稍微折衷的辦法:既然你搬不出去,那應該要理直氣和地制止婆
: 婆,善用各種說教跳針的方式。重點是、、、不要怕黑。
: * 中場說明:adelaide認為isaacc的大鬧法=黑掉
: djboy認為理直氣和回嘴=黑掉
: => a:好好講不要黑(黑了難相處)
: d:長輩說你黑你就黑(怕黑不能成事)
: --------------------以上戰場都還是限於「媽媽/媳婦該怎麼辦」----------------
--
: ---
: 隨後adelaide回文以自己曾是精神暴力受害者的角度,試著將立場放到小女孩身上:
: 「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我希望媽媽怎麼幫我」
: 坦白說...我在這裡卡住了。
: 我真的不是為了酸或是學什麼起手式才這麼說@@
: 但其實我也是在有語言暴力環境下成長的人.....(啊有種越描越黑的fu)
: adelaide大所描述的心境也是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面對的。
: 正因為類似的遭遇跟心情,也讓我這幾天反覆疑惑著:
: adelaide大認為在受到虐待的當下,若母親能安慰關心,至少會好一點;
: 並鼓勵原原PO這麼做至少就有六十分了!
: 可是、可是,有著類似情況的我,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的聲音是:
: 「我不需要你請我吃河蟹!我只要你承認你識人不明害到你女兒就是我!」
: 沒錯,在我的路徑裡,溫柔關心什麼的我無感,我真的只想要他們道歉。
: (因為我媽媽是個很溫柔少女心的人,也會跟著我一起哭哭)
: 我無意否定adelaide大的想法,因為正是adelaide的分享,讓我發現「握在我手裡的,
: 竟然是別人想要的」、「而我想要的,其實也沒這麼多人搶」
: ----------------------------------------------------------------------------
--
: --------
: 說到這,也就是我想回文的原因;
: 我想坦白(而且有點逆風)地說:
: 做到安慰、關心固然是好的,但真的這樣就叫做「六十分」了嗎?
: 我們都不是那個小女孩,我們真的無法通靈出她心中的及格是什麼模樣,
: 可能很微小、但也可能很極端。
: 也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我覺得要進一步教小女孩試著同理阿嬤的立場,實在有點武斷。
: 我傾向認為這樣的操作是在療育階段(而非止血),
: 甚至可能是要由專業的兒少諮商師來協助。
: (小聲說...這條自我療癒的路,我是到很後來很後來、才能慢慢試著去理解加害者的
狀
: 態
這段話讓我想回覆(絕對不是上面那一句XD)
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解法
我覺得這些方法也對也不對
主要是要看當事人的情況適不適用
假設婆婆只是在大伯一家在時,才會唸女兒
平日兩人互動良好,婆婆還會幫忙照顧女兒起居
這樣搬出去未免有些小題大作
但如果婆婆平日就愛念,並且動不動就拿別人比較
女兒因此感到自卑、傷心,影響人格發展
這樣似乎搬出去就是最佳解
倘若前者
跟女兒好好談談婆婆的心情,或許可以培養同理心
但若是後者
這麼多的憤怒哪可能理會別人的難處
說不定還認定母親默許這一切,是加害者之一
這樣討論絕對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反而會讓母女關係更加扭曲
這時就需要客觀的第三者幫忙
另外大家似乎都有志一同
認為原原po應該要溫和堅定地反駁婆婆
問題是 什麼樣的話語才是溫和堅定?
什麼樣的態度才能讓人(包含婆婆跟大伯一家)瞭解你的訴求而不惱羞成怒?
這是最重要的要點
卻也是最難解的難題
那麼原原po家庭狀況是適用何種呢?
-----
網友當然不可能天眼通,只能給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案
到最後還是回歸到原原po身上
他自己要判斷哪種方法適用自己,哪種不適合
但是看了這麼多求助文
我遺憾地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想看自己要看的
即使大多數持相反意見,但只要一兩個符合自己的想法,作者就會照做
又或者他本來就六神無主,才會上來po文
結果無法判斷,就亂做一通,或不能接受批評,導致情緒受到影響,更加怯弱
有時事情變糟了
部分的人會回來罵網友
引起附和,見獵心喜、反串的人伺機而動,激起情緒,引發大戰
新仇舊恨更添一筆
而這一切都和求助解答的本意背道而馳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
如果你認為正面的回覆要多一點
那就請看到好文章,不要吝於推文
或者自己可以親身力行,寫出正面向上的好文章
不要痛罵別人酸言酸語
結果自己也不遑多讓
版風版風,不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建立起來的嗎?
就從自身做起吧
--
: 文長。冷飯熱炒,諸君斟酌。
: 但、原原PO拜託參考看看,
: 畢竟禮拜五咻一下又要來了啊啊啊(望月曆心焦)
今天才星期二啊XDDD
: ----------------------------------------------------------------------------
--
: (下段依照時間略為整理幾方說法,如有劃錯重點請指正)
: (我覺得大家都有其道理(搓湯圓貌)只是想整理不同的說法幫助自己思考)
: (所以其實也是可以跳過...)
: isaacc大認為這根本涉及精神虐待,那當然是要隔離(搬出去)
: 搬不出去?那大家就來鬧啊!都搞到精神虐待了,還有什麼好543的 !
: TINBING大看到「大鬧」這個梗,就覺得「你這是在解決問題嗎?家裡搞得烏煙瘴氣不
: 說,女兒以後有樣學樣怎麼辦?」
: adelaide大亦加入表示:不是每個人都有「即搬力」,開槓了就黑掉了,這樣一個屋簷
: 下相處只會更痛苦。
: djboy大中場提出一個稍微折衷的辦法:既然你搬不出去,那應該要理直氣和地制止婆
: 婆,善用各種說教跳針的方式。重點是、、、不要怕黑。
: * 中場說明:adelaide認為isaacc的大鬧法=黑掉
: djboy認為理直氣和回嘴=黑掉
: => a:好好講不要黑(黑了難相處)
: d:長輩說你黑你就黑(怕黑不能成事)
: --------------------以上戰場都還是限於「媽媽/媳婦該怎麼辦」----------------
--
: ---
: 隨後adelaide回文以自己曾是精神暴力受害者的角度,試著將立場放到小女孩身上:
: 「如果我是那個小女孩,我希望媽媽怎麼幫我」
: 坦白說...我在這裡卡住了。
: 我真的不是為了酸或是學什麼起手式才這麼說@@
: 但其實我也是在有語言暴力環境下成長的人.....(啊有種越描越黑的fu)
: adelaide大所描述的心境也是我從過去到現在一直在面對的。
: 正因為類似的遭遇跟心情,也讓我這幾天反覆疑惑著:
: adelaide大認為在受到虐待的當下,若母親能安慰關心,至少會好一點;
: 並鼓勵原原PO這麼做至少就有六十分了!
: 可是、可是,有著類似情況的我,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內心的聲音是:
: 「我不需要你請我吃河蟹!我只要你承認你識人不明害到你女兒就是我!」
: 沒錯,在我的路徑裡,溫柔關心什麼的我無感,我真的只想要他們道歉。
: (因為我媽媽是個很溫柔少女心的人,也會跟著我一起哭哭)
: 我無意否定adelaide大的想法,因為正是adelaide的分享,讓我發現「握在我手裡的,
: 竟然是別人想要的」、「而我想要的,其實也沒這麼多人搶」
: ----------------------------------------------------------------------------
--
: --------
: 說到這,也就是我想回文的原因;
: 我想坦白(而且有點逆風)地說:
: 做到安慰、關心固然是好的,但真的這樣就叫做「六十分」了嗎?
: 我們都不是那個小女孩,我們真的無法通靈出她心中的及格是什麼模樣,
: 可能很微小、但也可能很極端。
: 也因為這樣的不確定,我覺得要進一步教小女孩試著同理阿嬤的立場,實在有點武斷。
: 我傾向認為這樣的操作是在療育階段(而非止血),
: 甚至可能是要由專業的兒少諮商師來協助。
: (小聲說...這條自我療癒的路,我是到很後來很後來、才能慢慢試著去理解加害者的
狀
: 態
這段話讓我想回覆(絕對不是上面那一句XD)
大家各自有不同的解法
我覺得這些方法也對也不對
主要是要看當事人的情況適不適用
假設婆婆只是在大伯一家在時,才會唸女兒
平日兩人互動良好,婆婆還會幫忙照顧女兒起居
這樣搬出去未免有些小題大作
但如果婆婆平日就愛念,並且動不動就拿別人比較
女兒因此感到自卑、傷心,影響人格發展
這樣似乎搬出去就是最佳解
倘若前者
跟女兒好好談談婆婆的心情,或許可以培養同理心
但若是後者
這麼多的憤怒哪可能理會別人的難處
說不定還認定母親默許這一切,是加害者之一
這樣討論絕對不可能有好的結果
反而會讓母女關係更加扭曲
這時就需要客觀的第三者幫忙
另外大家似乎都有志一同
認為原原po應該要溫和堅定地反駁婆婆
問題是 什麼樣的話語才是溫和堅定?
什麼樣的態度才能讓人(包含婆婆跟大伯一家)瞭解你的訴求而不惱羞成怒?
這是最重要的要點
卻也是最難解的難題
那麼原原po家庭狀況是適用何種呢?
-----
網友當然不可能天眼通,只能給許多可能的解決方案
到最後還是回歸到原原po身上
他自己要判斷哪種方法適用自己,哪種不適合
但是看了這麼多求助文
我遺憾地發現,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想看自己要看的
即使大多數持相反意見,但只要一兩個符合自己的想法,作者就會照做
又或者他本來就六神無主,才會上來po文
結果無法判斷,就亂做一通,或不能接受批評,導致情緒受到影響,更加怯弱
有時事情變糟了
部分的人會回來罵網友
引起附和,見獵心喜、反串的人伺機而動,激起情緒,引發大戰
新仇舊恨更添一筆
而這一切都和求助解答的本意背道而馳
那麼我們能做什麼?該做什麼?
---
如果你認為正面的回覆要多一點
那就請看到好文章,不要吝於推文
或者自己可以親身力行,寫出正面向上的好文章
不要痛罵別人酸言酸語
結果自己也不遑多讓
版風版風,不也是你一言我一語建立起來的嗎?
就從自身做起吧
--
Tags:
婚姻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17-04-16T00:26
at 2017-04-16T00:26

By Ina
at 2017-04-16T05:06
at 2017-04-16T05:06

By Joe
at 2017-04-21T00:21
at 2017-04-21T00:21

By Anonymous
at 2017-04-25T06:17
at 2017-04-25T06:17

By Hedy
at 2017-04-26T11:55
at 2017-04-26T11:55

By Caroline
at 2017-04-30T06:51
at 2017-04-30T06:51

By Rae
at 2017-05-01T06:49
at 2017-05-01T06:49

By Ivy
at 2017-05-03T23:45
at 2017-05-03T23:45

By Delia
at 2017-05-06T01:30
at 2017-05-06T01:30

By Charlotte
at 2017-05-09T19:38
at 2017-05-09T19:38

By Iris
at 2017-05-10T01:59
at 2017-05-10T01:59

By Eartha
at 2017-05-11T06:39
at 2017-05-11T06:39

By Puput
at 2017-05-11T18:02
at 2017-05-11T18:02

By Joe
at 2017-05-12T02:37
at 2017-05-12T02:37

By Leila
at 2017-05-12T16:53
at 2017-05-12T16:53

By Franklin
at 2017-05-14T00:13
at 2017-05-14T00:13

By George
at 2017-05-18T18:11
at 2017-05-18T18:11

By Yedda
at 2017-05-19T18:22
at 2017-05-19T18:22

By Lily
at 2017-05-24T06:16
at 2017-05-24T06:16

By Caitlin
at 2017-05-25T06:06
at 2017-05-25T06:06

By Enid
at 2017-05-28T19:04
at 2017-05-28T19:04

By Elizabeth
at 2017-05-31T03:22
at 2017-05-31T03:22

By Cara
at 2017-06-04T00:05
at 2017-06-04T00:05

By Faithe
at 2017-06-08T12:21
at 2017-06-08T12:21

By Elvira
at 2017-06-10T09:03
at 2017-06-10T09:03

By Regina
at 2017-06-12T23:40
at 2017-06-12T23:40

By Eartha
at 2017-06-13T09:52
at 2017-06-13T09:52

By Anonymous
at 2017-06-17T22:51
at 2017-06-17T22:51

By Michael
at 2017-06-19T01:26
at 2017-06-19T01:26

By Hedda
at 2017-06-22T19:15
at 2017-06-22T19:15

By Edith
at 2017-06-22T20:32
at 2017-06-22T20:32

By Elizabeth
at 2017-06-26T16:53
at 2017-06-26T16:53

By Caitlin
at 2017-06-29T14:26
at 2017-06-29T14:26

By Rebecca
at 2017-07-03T12:17
at 2017-07-03T12:17

By Doris
at 2017-07-05T00:50
at 2017-07-05T00:50

By Hamiltion
at 2017-07-09T16:48
at 2017-07-09T16:48

By Ursula
at 2017-07-14T03:58
at 2017-07-14T03:58

By Connor
at 2017-07-15T00:37
at 2017-07-15T00:37

By Edward Lewis
at 2017-07-15T04:01
at 2017-07-15T04:01

By Genevieve
at 2017-07-17T01:51
at 2017-07-17T01:51

By Selena
at 2017-07-19T16:22
at 2017-07-19T16:22

By Quintina
at 2017-07-23T23:16
at 2017-07-23T23:16

By Zanna
at 2017-07-26T11:30
at 2017-07-26T11:30

By Michael
at 2017-07-28T15:17
at 2017-07-28T15:17

By Ophelia
at 2017-07-29T01:29
at 2017-07-29T01:29

By Carol
at 2017-07-31T20:19
at 2017-07-31T20:19

By Connor
at 2017-08-04T05:47
at 2017-08-04T05:47

By Callum
at 2017-08-05T10:03
at 2017-08-05T10:03

By William
at 2017-08-05T18:50
at 2017-08-05T18:50

By Dora
at 2017-08-09T14:55
at 2017-08-09T14:55

By Jake
at 2017-08-11T13:22
at 2017-08-11T13:22

By Cara
at 2017-08-11T21:22
at 2017-08-11T21:22

By Daph Bay
at 2017-08-13T10:28
at 2017-08-13T10:28

By Audriana
at 2017-08-16T13:51
at 2017-08-16T13:51

By Harry
at 2017-08-18T23:05
at 2017-08-18T23:05

By Barb Cronin
at 2017-08-20T16:56
at 2017-08-20T16:56

By Daniel
at 2017-08-24T19:40
at 2017-08-24T19:40

By Jacky
at 2017-08-29T18:43
at 2017-08-29T18:43

By Isla
at 2017-08-30T17:04
at 2017-08-30T17:04

By Sarah
at 2017-09-04T17:01
at 2017-09-04T17:01

By Adele
at 2017-09-05T15:27
at 2017-09-05T15:27

By Agatha
at 2017-09-06T21:26
at 2017-09-06T21:26

By Queena
at 2017-09-09T10:18
at 2017-09-09T10:18

By Anonymous
at 2017-09-12T02:43
at 2017-09-12T02:43

By Zora
at 2017-09-15T16:40
at 2017-09-15T16:40

By Mary
at 2017-09-16T14:15
at 2017-09-16T14:15

By Agatha
at 2017-09-18T06:20
at 2017-09-18T06:20
Related Posts
小孩被拿來比較

By Todd Johnson
at 2017-04-11T13:15
at 2017-04-11T13:15
好險我沒有和妳住在一起。

By Quintina
at 2017-04-11T11:18
at 2017-04-11T11:18
好險我沒有和妳住在一起。

By Faithe
at 2017-04-11T10:32
at 2017-04-11T10:32
好險我沒有和妳住在一起。

By Candice
at 2017-04-11T10:14
at 2017-04-11T10:14
老婆說累了,不確定是否能繼續走下去

By Olga
at 2017-04-11T09:56
at 2017-04-11T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