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母親節感謝的第一人是阿嬤 - 婚姻

By Tristan Cohan
at 2021-05-09T05:20
at 2021-05-09T05:20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 《kavalan1979》 之銘言:
: 題目更清楚一點應該是
: 學校要小朋友(小二)寫下母親節感謝的人
: 然後小朋友寫下了阿嬤
: (當然也是有準備媽媽的卡片但還沒寫)
:
: 接著太太回來看到後就爆氣了
: 因為她覺得除了單親或隔代教養的人才會寫阿嬤外
: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寫媽媽
: 所以她覺得很沒面子
: 她的付出像流水一樣不值
: 講給別人聽還會被笑
:
: 再來
: 詳述一下我家狀況
: 我們是三代同堂、雙薪家庭
: 平常三餐是阿嬤準備
: 部分玩耍時間也是阿公阿嬤
: 所以我認為小朋友直覺式的回答
: 應該算還好
:
: 太太平時通車上班也很辛苦
: 所以大部分是晚上睡前陪伴
: 及假日的陪伴
:
: 目前太太是糾結在學校寫的不是她
: 我是覺得小朋友當下不一定會想這麼多
: 可以機會教育一下
:
: 是不是還有我沒顧慮到的心情
: 如果大家遇到了感受會怎樣?
: 我還可以如何去安慰她
: 真的會被笑嗎?
:
:
: ✩✩✩✩✩✩✩
: 補充:
: 剛問了太太
: 原來是這禮拜學校有先做美勞一朵花
: 然後小孩是做給阿嬤
: 成品拿回家後
: 太太就有跟小孩講
: 其實母親節感謝的是媽媽
: 阿嬤是由爸媽來感謝
: 結果隔日寫感謝卡時
: 小孩又寫給了阿嬤(就是上述爆氣的原因)
:
: ㄜ...
: 太太是糾結在怎麼會先跳過她
: 我則是有跟她解釋
: 感謝過照顧她的人
: 且也有卡片要給妳
: .........
: 不太能接受我的說法
: 說那就不用母親節啊
: 名字改感恩節就好
看到這篇突然有感而發,來分享一下我自身的經驗,
從我還沒上幼稚園以前就都是給阿嬤帶,等到6、7我媽下班才回家,偶爾因為加班太晚就會
直接住在阿嬤家,而我爸因為外派中國所以兩三個月回來一次,一直到國中以前大概都是這
樣的模式,跟原po小孩可能有點相似
以我的經驗來說,你們家小朋友會寫謝謝阿嬤的卡片並不意外,這年紀的小朋友世界很單一
,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就是他最重要的人,
即使知道爸爸媽媽辛苦工作都是為了照顧家裡,但陪伴他的、聽他說學校發生什麼事的「第
一個人」都是阿嬤,所以對他來說阿嬤理所當然是他要感謝的第一個人。
在我低年級的時候也差不多是爸爸媽媽不要沒關係,只要阿嬤就好的想法(阿嬤從小是一直
教我媽媽很辛苦要好好孝順媽媽的)。
不過到了中高年級以後,我開始慢慢覺得阿嬤逐漸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漸漸地對我來說他就
變成一個只是會對我好、給我零食餅乾吃的人,
我心中的感受、想法開始找不到人可以分享,到小六的時候最嚴重,那時的我甚至覺得自己
是一個孤兒,
即使理性上知道我是很幸福的小孩,爸爸媽媽、阿嬤都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是在心靈層面上
我仍是孤單一個人,那個時期的我常常躲在棉被裡面哭覺得我是一個沒人愛被拋棄的小孩。
也因為這樣上了國中之後我開始封閉自己的情緒,不管遇到開心的、難過的都不會帶回家裡
,對當時的我「家」只有吃飯跟睡覺的功能,回到家裡多半的時間都關在房間裡看書、跟同
學打電動,跟我媽幾乎沒什麼交流,即便他主動關心我都是只想趕快敷衍了事,沒什麼衝突
,但也什麼都沒有。
還記得我媽跟其他人說過:「我兒子在學校跟同學玩樂的樣子和在家裡完全不一樣,我對他
一點都不認識,我只要想多瞭解一點他就會像刺蝟一樣,半點接近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運氣很好這樣的情形在我上了高中之後就好很多了,向我爸媽的怨懟也在長大成熟之後
解開了,現在跟他們都能正常相處溝通,但說實話我跟我爸媽沒這麼熟,沒事不會傳訊息、
遇到事情除非必要完全不會跟他們說,還記得有次我動手術,我媽是我問他我有沒有保險的
時候他才知道這件事。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與其教小朋友母親節是要感謝媽媽的辛勞,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他說
話、聽他分享他遇到的事,甚至是向他說說今天在公司裡碰到什麼事,讓他能夠多瞭解你們
在做什麼,都比爭辯誰應該被感謝來的重要。
--
: 題目更清楚一點應該是
: 學校要小朋友(小二)寫下母親節感謝的人
: 然後小朋友寫下了阿嬤
: (當然也是有準備媽媽的卡片但還沒寫)
:
: 接著太太回來看到後就爆氣了
: 因為她覺得除了單親或隔代教養的人才會寫阿嬤外
: 大部分的人應該都會寫媽媽
: 所以她覺得很沒面子
: 她的付出像流水一樣不值
: 講給別人聽還會被笑
:
: 再來
: 詳述一下我家狀況
: 我們是三代同堂、雙薪家庭
: 平常三餐是阿嬤準備
: 部分玩耍時間也是阿公阿嬤
: 所以我認為小朋友直覺式的回答
: 應該算還好
:
: 太太平時通車上班也很辛苦
: 所以大部分是晚上睡前陪伴
: 及假日的陪伴
:
: 目前太太是糾結在學校寫的不是她
: 我是覺得小朋友當下不一定會想這麼多
: 可以機會教育一下
:
: 是不是還有我沒顧慮到的心情
: 如果大家遇到了感受會怎樣?
: 我還可以如何去安慰她
: 真的會被笑嗎?
:
:
: ✩✩✩✩✩✩✩
: 補充:
: 剛問了太太
: 原來是這禮拜學校有先做美勞一朵花
: 然後小孩是做給阿嬤
: 成品拿回家後
: 太太就有跟小孩講
: 其實母親節感謝的是媽媽
: 阿嬤是由爸媽來感謝
: 結果隔日寫感謝卡時
: 小孩又寫給了阿嬤(就是上述爆氣的原因)
:
: ㄜ...
: 太太是糾結在怎麼會先跳過她
: 我則是有跟她解釋
: 感謝過照顧她的人
: 且也有卡片要給妳
: .........
: 不太能接受我的說法
: 說那就不用母親節啊
: 名字改感恩節就好
看到這篇突然有感而發,來分享一下我自身的經驗,
從我還沒上幼稚園以前就都是給阿嬤帶,等到6、7我媽下班才回家,偶爾因為加班太晚就會
直接住在阿嬤家,而我爸因為外派中國所以兩三個月回來一次,一直到國中以前大概都是這
樣的模式,跟原po小孩可能有點相似
以我的經驗來說,你們家小朋友會寫謝謝阿嬤的卡片並不意外,這年紀的小朋友世界很單一
,陪伴他時間最長的人就是他最重要的人,
即使知道爸爸媽媽辛苦工作都是為了照顧家裡,但陪伴他的、聽他說學校發生什麼事的「第
一個人」都是阿嬤,所以對他來說阿嬤理所當然是他要感謝的第一個人。
在我低年級的時候也差不多是爸爸媽媽不要沒關係,只要阿嬤就好的想法(阿嬤從小是一直
教我媽媽很辛苦要好好孝順媽媽的)。
不過到了中高年級以後,我開始慢慢覺得阿嬤逐漸聽不懂我在說什麼,漸漸地對我來說他就
變成一個只是會對我好、給我零食餅乾吃的人,
我心中的感受、想法開始找不到人可以分享,到小六的時候最嚴重,那時的我甚至覺得自己
是一個孤兒,
即使理性上知道我是很幸福的小孩,爸爸媽媽、阿嬤都把我照顧得很好,但是在心靈層面上
我仍是孤單一個人,那個時期的我常常躲在棉被裡面哭覺得我是一個沒人愛被拋棄的小孩。
也因為這樣上了國中之後我開始封閉自己的情緒,不管遇到開心的、難過的都不會帶回家裡
,對當時的我「家」只有吃飯跟睡覺的功能,回到家裡多半的時間都關在房間裡看書、跟同
學打電動,跟我媽幾乎沒什麼交流,即便他主動關心我都是只想趕快敷衍了事,沒什麼衝突
,但也什麼都沒有。
還記得我媽跟其他人說過:「我兒子在學校跟同學玩樂的樣子和在家裡完全不一樣,我對他
一點都不認識,我只要想多瞭解一點他就會像刺蝟一樣,半點接近的機會都沒有。」
不過運氣很好這樣的情形在我上了高中之後就好很多了,向我爸媽的怨懟也在長大成熟之後
解開了,現在跟他們都能正常相處溝通,但說實話我跟我爸媽沒這麼熟,沒事不會傳訊息、
遇到事情除非必要完全不會跟他們說,還記得有次我動手術,我媽是我問他我有沒有保險的
時候他才知道這件事。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與其教小朋友母親節是要感謝媽媽的辛勞,不如多花點時間陪他說
話、聽他分享他遇到的事,甚至是向他說說今天在公司裡碰到什麼事,讓他能夠多瞭解你們
在做什麼,都比爭辯誰應該被感謝來的重要。
--
Tags:
婚姻
All Comments

By Harry
at 2021-05-13T20:26
at 2021-05-13T20:26

By Edwina
at 2021-05-16T13:19
at 2021-05-16T13:19

By Lydia
at 2021-05-20T21:33
at 2021-05-20T21:33

By Edwina
at 2021-05-22T15:27
at 2021-05-22T15:27

By Liam
at 2021-05-22T20:46
at 2021-05-22T20:46

By Isla
at 2021-05-25T14:34
at 2021-05-25T14:34

By Daph Bay
at 2021-05-27T21:33
at 2021-05-27T21:33

By Oliver
at 2021-05-31T06:45
at 2021-05-31T06:45

By Valerie
at 2021-06-04T10:31
at 2021-06-04T10:31

By Lydia
at 2021-06-05T04:06
at 2021-06-05T04:06

By Yedda
at 2021-06-08T10:06
at 2021-06-08T10:06

By Lydia
at 2021-06-09T01:56
at 2021-06-09T01:56

By Dinah
at 2021-06-10T14:17
at 2021-06-10T14:17

By Dinah
at 2021-06-15T04:37
at 2021-06-15T04:37

By Agnes
at 2021-06-16T11:05
at 2021-06-16T11:05

By Yedda
at 2021-06-17T14:21
at 2021-06-17T14:21

By Gary
at 2021-06-18T05:52
at 2021-06-18T05:52

By Zora
at 2021-06-18T08:19
at 2021-06-18T08:19

By Bethany
at 2021-06-19T07:04
at 2021-06-19T07:04

By Adele
at 2021-06-20T05:34
at 2021-06-20T05:34

By Hazel
at 2021-06-20T18:31
at 2021-06-20T18:31

By Doris
at 2021-06-21T10:24
at 2021-06-21T10:24

By Cara
at 2021-06-23T11:01
at 2021-06-23T11:01

By Ina
at 2021-06-25T16:56
at 2021-06-25T16:56

By Gary
at 2021-06-26T17:22
at 2021-06-26T17:22

By Yedda
at 2021-07-01T04:03
at 2021-07-01T04:03

By Linda
at 2021-07-03T01:27
at 2021-07-03T01:27

By Emily
at 2021-07-07T09:27
at 2021-07-07T09:27

By Joe
at 2021-07-10T00:33
at 2021-07-10T00:33

By Erin
at 2021-07-12T19:01
at 2021-07-12T19:01

By Genevieve
at 2021-07-15T20:30
at 2021-07-15T20:30

By Emily
at 2021-07-17T21:18
at 2021-07-17T21:18

By Rebecca
at 2021-07-17T22:49
at 2021-07-17T22:49

By Odelette
at 2021-07-20T08:20
at 2021-07-20T08:20

By Erin
at 2021-07-25T02:39
at 2021-07-25T02:39

By Noah
at 2021-07-27T07:54
at 2021-07-27T07:54

By Daph Bay
at 2021-07-28T12:52
at 2021-07-28T12:52

By Lauren
at 2021-08-01T19:24
at 2021-08-01T19:24

By Steve
at 2021-08-02T14:55
at 2021-08-02T14:55

By Dorothy
at 2021-08-04T10:27
at 2021-08-04T10:27

By Odelette
at 2021-08-09T02:41
at 2021-08-09T02:41

By Hardy
at 2021-08-12T13:20
at 2021-08-12T13:20

By Eartha
at 2021-08-14T21:23
at 2021-08-14T21:23

By Michael
at 2021-08-16T04:26
at 2021-08-16T04:26

By Kyle
at 2021-08-20T07:19
at 2021-08-20T07:19

By Suhail Hany
at 2021-08-24T10:40
at 2021-08-24T10:40

By Caroline
at 2021-08-27T20:09
at 2021-08-27T20:09

By Jacky
at 2021-08-29T11:27
at 2021-08-29T11:27

By Hedy
at 2021-08-30T01:20
at 2021-08-30T01:20

By Linda
at 2021-09-03T22:58
at 2021-09-03T22:58

By Kama
at 2021-09-07T05:59
at 2021-09-07T05:59

By Queena
at 2021-09-11T00:08
at 2021-09-11T00:08

By Poppy
at 2021-09-12T10:34
at 2021-09-12T10:34

By Andy
at 2021-09-12T19:10
at 2021-09-12T19:10

By Audriana
at 2021-09-13T21:48
at 2021-09-13T21:48

By Rosalind
at 2021-09-16T21:13
at 2021-09-16T21:13

By Poppy
at 2021-09-21T13:12
at 2021-09-21T13:12

By Cara
at 2021-09-24T19:52
at 2021-09-24T19:52

By Audriana
at 2021-09-25T11:45
at 2021-09-25T11:45

By Una
at 2021-09-28T06:22
at 2021-09-28T06:22

By Dinah
at 2021-09-29T23:37
at 2021-09-29T23:37

By Heather
at 2021-10-04T08:44
at 2021-10-04T08:44

By Dorothy
at 2021-10-08T12:09
at 2021-10-08T12:09

By Steve
at 2021-10-08T18:01
at 2021-10-08T18:01

By Charlie
at 2021-10-09T10:29
at 2021-10-09T10:29

By Heather
at 2021-10-11T03:34
at 2021-10-11T03:34

By Donna
at 2021-10-13T04:12
at 2021-10-13T04:12

By Lydia
at 2021-10-17T06:30
at 2021-10-17T06:30

By Isla
at 2021-10-18T19:52
at 2021-10-18T19:52

By Damian
at 2021-10-19T20:17
at 2021-10-19T20:17

By Genevieve
at 2021-10-23T22:23
at 2021-10-23T22:23

By Freda
at 2021-10-26T18:46
at 2021-10-26T18:46

By Ursula
at 2021-10-28T14:45
at 2021-10-28T14:45
Related Posts
你家垃圾回收區在廚房嗎?

By Eartha
at 2021-05-08T22:01
at 2021-05-08T22:01
想跟基督教女友舉辦西式婚禮

By William
at 2021-05-08T20:39
at 2021-05-08T20:39
小孩母親節感謝的第一人是阿嬤

By Emma
at 2021-05-08T20:06
at 2021-05-08T20:06
小孩母親節感謝的第一人是阿嬤

By Zora
at 2021-05-08T16:52
at 2021-05-08T16:52
想跟基督教女友舉辦西式婚禮

By Hedy
at 2021-05-08T07:44
at 2021-05-08T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