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年支出分享 2021 - 婚姻

By Kristin
at 2022-01-08T16:02
at 2022-01-08T16:02
Table of Contents
剛看了一對台日夫妻,沒小孩,在橫濱租房
一個月兩人全部花費約十萬日幣
折合台幣約25000元,一個人才12500元
看了很驚訝,日本不是物價很高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Zp-wGKCo
※ 引述《omama0530 (露西法)》之銘言:
: 看完大家的支出分享。
: 有一個地方讓當人妻十初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 虛心求教。
: 我承認過往收入高一點的時候確實在餐飲上不太節制。
: 但這小半年壓力比較重,我自認已經能算省錢(以個人標準算節儉)。
: 但是餐飲這塊,比起版上諸多大大,實在差距過遠,故需心求教。
: 先來一個背景板
: 成員有四 工作性質屬於無供餐性質 皆需自理
: 1.先生
: 2.太太
: 3.小六
: 4.小四
: 從小地方說起。
: 營養午餐:小六60*4=240+小四60*3=180 每月基本1680
: 鮮奶高大兩天一罐/每月一組養樂多/其餘豆漿/米漿/優酪乳混買
: 約莫2000/月
: 水果買水果攤現削當季三盒一百,每月共計1000
: 與先生兩人每天工作都會喝咖啡/茶包,每月共計約1000
: 以上共計5680
: 早餐-
: 大概是肉包+蔥蛋/買的牛奶豆漿/茶包這樣
: 或者速食店50元左右套餐-有低有高-均價約莫40-目前住北市,自認這樣算頗省
: 生活區域40元去早餐店快要吃不起早餐
: 40*30*4=4800元
: --------------
: 午餐-基本外食
: 1.小孩上課兩人兩人吃什麼都差不多-
: 如果小孩去課輔會給餐費150/人(這是評估物價.三媽也要130)
: 而且不另外供應零食餅乾.甜品.冰品.飲料.有差額他就自己去買
: 小孩外食午餐:150*3*4=1800元.
: 大人午餐-外食居多,兩人開伙什麼的也不划算,約莫100/人
: 菜色絕對沒有什麼奢侈性可言
: 100/人大概就是今天吃雞腿飯明天只能吃榨菜肉絲麵
: 100*2*30=6000
: --------------以上已經來到18280
: 晚餐: 500*28=14000
: 晚餐預算基本抓500/餐 -這個預算就是便當不能吃超過130
: 嘗試過自己開伙,後來放棄.基本外食,原因有二
: 1.花時間-簡單四菜一湯再快也要1小時左右
: 2.認真覺得並沒有比較便宜
: 假設菜色如下:
: 1.乾燒豆腐-成本30
: 2.煎鮭魚-成本150
: 3.杏孢菇炒雞胸肉-成本100
: 4.玉米炒蛋-成本40
: 5.菜頭貢丸湯-成本40 --約莫380
: 還要洗完啥什麼電費的-會覺得不如買80便當四個+自己煮湯
: 以上32280...
: 然後小孩比較大,有時候運動還啥會喊餓,固定買麥片/小餛飩/煮個雞湯麵線
: 偶爾會夜市買個熱狗排骨酥(大概一周一次)
: 全家大概是3000/月消夜錢,小孩占七成大人占三成
: (我小時候也會吃..長身體嘛,會覺得連消夜都不給吃也太慘)
: (大人吃的理由不解釋,就是嘴饞
: 好了,到這裡我覺得不算鋪張的餐費已經來到35280!
: 然後每個月會去吃兩吃外食+生日/過節(含長輩有五個人)會去吃好一點
: (這個應該就算...奢侈一點了,不過說真的如果這個拿掉會覺得...?)
: 一年大概是五人生日/父親節/母親節/結婚紀念/農曆年/新曆年/聖誕節
: 吃的水平大概是響食這樣會挑平日去吃
: 然後另一個扣掉1的晚餐是每個月月底會吃一次小飯館(控制在1500內)
: 所以加外食大概一個月4萬,但是不含外食,也要35000...
: 自認買菜挑20元菜頭/三把50的青菜買,也不是什麼高檔有機
: 再者現在就連台鐵便當六角也要80
: 加上小孩長大確實食量增加
: 原本認為餐費平均一個人每月一萬不到窮困也算朝著省錢的方向進行了
: 還覺得外食就是平常省錢+比較少買好食材的小確幸。
: 結果看到大家一開頭確實讓我震驚!
: 所以求各為賢慧+會理財的板友賜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
一個月兩人全部花費約十萬日幣
折合台幣約25000元,一個人才12500元
看了很驚訝,日本不是物價很高嗎?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rZp-wGKCo
※ 引述《omama0530 (露西法)》之銘言:
: 看完大家的支出分享。
: 有一個地方讓當人妻十初年的我百思不得其解。
: 虛心求教。
: 我承認過往收入高一點的時候確實在餐飲上不太節制。
: 但這小半年壓力比較重,我自認已經能算省錢(以個人標準算節儉)。
: 但是餐飲這塊,比起版上諸多大大,實在差距過遠,故需心求教。
: 先來一個背景板
: 成員有四 工作性質屬於無供餐性質 皆需自理
: 1.先生
: 2.太太
: 3.小六
: 4.小四
: 從小地方說起。
: 營養午餐:小六60*4=240+小四60*3=180 每月基本1680
: 鮮奶高大兩天一罐/每月一組養樂多/其餘豆漿/米漿/優酪乳混買
: 約莫2000/月
: 水果買水果攤現削當季三盒一百,每月共計1000
: 與先生兩人每天工作都會喝咖啡/茶包,每月共計約1000
: 以上共計5680
: 早餐-
: 大概是肉包+蔥蛋/買的牛奶豆漿/茶包這樣
: 或者速食店50元左右套餐-有低有高-均價約莫40-目前住北市,自認這樣算頗省
: 生活區域40元去早餐店快要吃不起早餐
: 40*30*4=4800元
: --------------
: 午餐-基本外食
: 1.小孩上課兩人兩人吃什麼都差不多-
: 如果小孩去課輔會給餐費150/人(這是評估物價.三媽也要130)
: 而且不另外供應零食餅乾.甜品.冰品.飲料.有差額他就自己去買
: 小孩外食午餐:150*3*4=1800元.
: 大人午餐-外食居多,兩人開伙什麼的也不划算,約莫100/人
: 菜色絕對沒有什麼奢侈性可言
: 100/人大概就是今天吃雞腿飯明天只能吃榨菜肉絲麵
: 100*2*30=6000
: --------------以上已經來到18280
: 晚餐: 500*28=14000
: 晚餐預算基本抓500/餐 -這個預算就是便當不能吃超過130
: 嘗試過自己開伙,後來放棄.基本外食,原因有二
: 1.花時間-簡單四菜一湯再快也要1小時左右
: 2.認真覺得並沒有比較便宜
: 假設菜色如下:
: 1.乾燒豆腐-成本30
: 2.煎鮭魚-成本150
: 3.杏孢菇炒雞胸肉-成本100
: 4.玉米炒蛋-成本40
: 5.菜頭貢丸湯-成本40 --約莫380
: 還要洗完啥什麼電費的-會覺得不如買80便當四個+自己煮湯
: 以上32280...
: 然後小孩比較大,有時候運動還啥會喊餓,固定買麥片/小餛飩/煮個雞湯麵線
: 偶爾會夜市買個熱狗排骨酥(大概一周一次)
: 全家大概是3000/月消夜錢,小孩占七成大人占三成
: (我小時候也會吃..長身體嘛,會覺得連消夜都不給吃也太慘)
: (大人吃的理由不解釋,就是嘴饞
: 好了,到這裡我覺得不算鋪張的餐費已經來到35280!
: 然後每個月會去吃兩吃外食+生日/過節(含長輩有五個人)會去吃好一點
: (這個應該就算...奢侈一點了,不過說真的如果這個拿掉會覺得...?)
: 一年大概是五人生日/父親節/母親節/結婚紀念/農曆年/新曆年/聖誕節
: 吃的水平大概是響食這樣會挑平日去吃
: 然後另一個扣掉1的晚餐是每個月月底會吃一次小飯館(控制在1500內)
: 所以加外食大概一個月4萬,但是不含外食,也要35000...
: 自認買菜挑20元菜頭/三把50的青菜買,也不是什麼高檔有機
: 再者現在就連台鐵便當六角也要80
: 加上小孩長大確實食量增加
: 原本認為餐費平均一個人每月一萬不到窮困也算朝著省錢的方向進行了
: 還覺得外食就是平常省錢+比較少買好食材的小確幸。
: 結果看到大家一開頭確實讓我震驚!
: 所以求各為賢慧+會理財的板友賜教,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
Tags:
婚姻
All Comments

By Doris
at 2022-01-13T06:16
at 2022-01-13T06:16

By Robert
at 2022-01-17T20:29
at 2022-01-17T20:29

By Barb Cronin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Genevieve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Zenobia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Andrew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Bethany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Bennie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Skylar Davis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Blanche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Megan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Annie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Genevieve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Andrew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Kama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Gilbert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Frederica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Regin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Rebecca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Zann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Ina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In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Tom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Oliver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Oscar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Elizabeth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Joseph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Noah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Iris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Yedd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Ingrid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Bethany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Ethan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Mi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Jacob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Ivy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Genevieve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By Vanessa
at 2022-01-18T06:06
at 2022-01-18T06:06

By Megan
at 2022-01-13T15:53
at 2022-01-13T15:53
Related Posts
小黃上下班

By Noah
at 2022-01-08T15:32
at 2022-01-08T15:32
小黃上下班

By James
at 2022-01-07T20:11
at 2022-01-07T20:11
小黃上下班

By Madame
at 2022-01-07T15:34
at 2022-01-07T15:34
另一半父母對於小孩的教育理念不同

By Cara
at 2022-01-07T13:53
at 2022-01-07T13:53
小黃上下班

By Ursula
at 2022-01-07T13:42
at 2022-01-07T1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