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相處 - 單親

By Tristan Cohan
at 2009-03-10T03:17
at 2009-03-10T03:17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ij0712 (臻子)》之銘言:
: 我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到幾歲才比較可以接受父母有另一半?有時其實很擔心,
: 會不會我做再多其實都一樣,我不要求他們一定要跟我親近,我只是害怕又看到
: 小孩子有敵意的眼神!尤其老大,隨年紀增加,開始會去要求要去媽媽那邊!
: 但他前妻也拒絕,(工作時間不能配合照顧),其實覺得小孩子也很可憐很無辜,
: 我究竟該怎樣做? 才能和他們相處再更好一點?
well ,
基本上我當過小孩的那一方 , 對你的描述 ,
我坦白說因為跟過去的經驗重疊, 看完我有點怒氣 ,
不過我盡量平和的大概就小孩的那一方來思考你提的幾個問題.
我覺得有幾點要分享的 ,
1.健康歸健康 , 但是小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
人要被火燒到才知道痛 , 在那之前誰講破嘴都沒用 .
硬要限制最後只是越演越烈 , 這不管是不是單親都是一樣的 .
當然完全放縱也不好 , 這時候人們通常會開始談一些交易不是?
不給孩子交涉的空間 , 後果只是被疏離而已 .
單親通常不是主因 , 而是引爆衝突的「導火線」.
我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孩子 , 我猜是沒有 ,
你應該要多站在自己的孩子角度想想 .
2.說實在話我認為那不能算是敵意 , 最多可以說是陌生 ,
我五歲家裏就離婚 , 所以就懂事以來幾乎都認知只有父親 ,
母親只是個偶爾出現的人 , 對父母都沒有非常強烈的感情 .
我的繼母出現在我小學二年級 , 基本上我對我的繼母也沒有特別認同 ,
用來比喻的話 , 大概就算是姊姊或哥哥的感覺吧 ,
對我有一定程度的約束力 , 但是她的價值觀不能跟我落差太大 .
不然我也會不認同/反對 , 進行一些抗爭 ,
基本上這邊是混合著青春期的叛逆 .
基本上那就是一個同在屋簷下的人 , 要說她跟母親的尷尬 ,
還是說對父親的看法 , 老實說那時候沒什麼感覺 ,
因為本來對雙親的感覺就可淡可深 ,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很早就過單親生活的關係啦 , 這點不是很確定.
────────────────────────────────
所以我還是覺得敵意那部份真的算是你自己過度敏感了.
這種事情隨著小孩子長大慢慢也會有改變 ,
重要的是小孩子小時候留下的回憶 , 有沒有留下被關心的感覺 .
────────────────────────────────
底下是我自己一些經驗跟意見 .
────────────────────────────────
我覺得改變我對家裏看法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在我弟弟出生時 ,
繼母生的弟弟 , 但是我卻因為知道這個家庭背景不是很好 ,
父母也有自己的衝突 , 再外加我這個常常引起衝突的不安定分子,
(攤手,簡單來說前妻的小孩本身就是引爆點,容後描述.)
想多照顧弟弟一點 , 也因為我常照顧我弟才跟我後媽處的比較好一點 ,
而且她也知道我是個自我主觀強烈的人 , 比較不會跟我用價值觀硬碰硬 ,
只是這中間的過程也花了將近十年才走出來 ......~_~
到現在有在賺錢 , 沒在給家裏添麻煩 , 能幫的到家裏 ,
我才開始覺得家裏不是一個等著找我麻煩的地方 . :p
────────────────────────────────
其實這篇回文想講的是小時候造成我強大心理陰影的幾個點 ,
也是希望不會有人再被這種事情給傷害到了 .
1. 你怎麼不會 xxx / 你怎麼都不好好照顧自己 / 你自己不會弄喔
基本上單親小孩在小時候絕大多數的生活經驗都要靠自己 ,
「不會」/「不知道」/「不行」/「不敢」,真的是宇宙無敵正常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教我」或者是「鼓勵」來獲得勇氣 ,
用以來取代「你怎麼可以這樣」 ,
或者甚至只是問問「你為什麼 oo 而不是 oo」 , 都比單方面的譴責好 .
講這種事情總習慣用自己舉例 , 我到國中才敢第一次搭公車出遠門 ,
我一直到高二才敢自己去買衣服 , 很努力才自己搭火車出去玩 ,
高三第一次用 ATM 時也抖了很久 ,
還有還有 , 畢業典禮跟國中/高中大考更是緊張萬分.
國小國中的時候有幾次犯錯不知道該不該認錯 ,
只知道自己在旁邊發抖跟害怕.
最重要的理由是我在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 , 都不會有任何人陪我 ,
而且從來沒有人覺得我可能不會或感到恐慌 ,
他們只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一定要說 , 這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還記得我大一那年看到有人隨口唸了句「我覺得他媽沒把它教好」 ,
不管原本的事情到底是怎樣 , 我都有瞬間結冰的感覺 ,
我想在那個時候這句話恐怕是我心中的逆鱗 . XD
當然會這樣寫出來 , 雖然說還有點傷口 , 不過已經開始癒合了 ,
這算是我少數幾個心理比較不想被人踩到的傷口 .
2.不要害怕面對小孩子 , 也不要去猜測小孩子 , 用相處跟詢問取代猜測.
基本上我覺得我有很多次被罵的莫名其妙 ,
就是大人覺得我應該是想作 xx 但是其實我想要的是 yy ,
然後他們就想盡辦法弄出一條往 xx 的路 ,
我說我要 yy 才說我怎麼沒講 , 或者是大人莫名其妙就生氣然後揍人...
比方說其實我是不想補習的 , 但是大人覺得我應該會想補習就幫我弄好 ,
我去了兩天之後就沒再去了 , 因此被唸了很久很久......
可是說實在我在課業上的表現不比同期的其他朋友差.
有時候我會覺得他們覺得家裏對單親的我有所虧欠 ,
所以想辦法要幫我作一點事情 , 但是做的又不是我想要的 ,
如果不是我想要的就算了 , 如果是我討厭的那更是折磨...
基本上我覺得很多時候我是無條件的接受 ,
大部分接受到的都是限制 , 而被給予的都是我覺得沒什麼用的東西...
又像是小時候我吃了一陣子中藥 , 印象中還蠻貴的 ,
也因此我對中藥從一開始的覺得很苦到後來的覺得可以接受 ,
這我是沒什麼意見啦 ,
但後來我又因為中藥很貴被罵我就又覺得莫名其妙....
基本上大人就是會把自以為是的體貼加在小孩子身上 ,
並且強迫小孩子接受的一種生物 . XD
關心/相處跟照顧 , 一定要有什麼證明不可嗎?
所謂的反抗 , 也可以說是小孩子對精神壓力超出負荷的一種表現.
────────────────────────────────
說真的現在的孩子很可憐 , 學校有競爭壓力 ,
唸書也會有恐懼感 , 交際也不一定 ok ,
再加上家裏諸多不合理的限制(從孩子的眼光來看) ,
偶爾適時的放鬆跟妥協其實不是什麼壞事...
我還記得小學時雖然我成績隨便念就可以拿前三 ,
所以我爸不會念我課業的事情 ,
但是我還是會因為睡晚了遲到或者沒洗衣服之類的事情被罵...
隨著偶爾出現的[好想放鬆一下] 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
衝突/抗爭就跟著出現了 ...
最糟糕的是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合理 ,
只是很可悲的這的確是壓抑很久的發洩 , 所以不可能退讓 ......
不知道多少次想著自己為什麼會這麼作 ,
────────────────────────────────
我記得我16歲那年帶著一千塊離家出走 ,
我爸動用關係到處找我 , 但是我撐了一個禮拜 ,
我其實後來想想 , 我想要的其實不是抗爭之後的勝利 ,
也不是想要報復 , 而只是想要離開煩惱的源頭好好冷靜 .
因為沒人懂我在想什麼 , 也沒人想懂我在想什麼 ,
所作的一切決定彷彿都被否定 , 彷彿都是為了叛逆而作 . :p
他們不相信我真的想要的和他們所想的不一樣 ,
他們真的不能接受有人寧願選擇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路 ,
就算當事人已經說了自己的路自己負責 , 還是有很多人覺得不能接受 .
因為他們只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 ,
覺得小孩什麼樣的行為是有問題的 , 覺得什麼樣對小孩比較好 ,
卻沒多少人真的問過小孩他們想要什麼 ,
而且往往隨著年紀越大 , 小孩想要的東西會越單純跟越體貼 .
這些並不是單親才會碰到的問題 ,
不過前面也說過了 , 單親只是個導火線.
3.孩子的感覺是敏銳的
基本上不管怎麼偽裝 , 你對孩子的看法會被孩子的直覺發現的 ,
舉例來講老大可能就會覺得你在對他貼標籤 ,
大多數時候開誠佈公對事情比較有幫助. (當然,要用孩子聽的懂得方式。)
總比哪天吵架時爆炸出來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超強殺傷力好...
比方說我就聽過這樣的話
「你前妻的小孩就可以花比較多錢,我的小孩就隨便應付....」(後略)
或者是
「滾出去...這是我家...你不聽我的話就給我滾出去...」
話說回來 , 我是覺得有敵意的眼神不怎麼可怕啦 ,
那反而是對方已經開始有意識到你的存在的一種表現 ...
有時候是你自己心理有些擔心別的事情 ,
從這個小跡象而投射到心理擔心的事情去 , 所以才造成過度敏感的感覺.
還有如果小孩真的這樣講 , 恭喜你已經在他心理站在媽媽的位置了 ,
因為你在那個位置所以他才會這樣反抗 , 只是需要時間適應而已 , -.-
而且要媽媽才能管的事情 , 應該也並不如想像中的多 .
我從小對母親的印象也不深 , 只能用猜測的 ,
不過我認為與期望中的母親 , 總是身教遠大於言教的.
不知不覺寫的有點繁瑣也有點多 , 單親在我的人生歷練上有很深的刻痕 ,
不過我也因此獲益良多 , 也因此可以作自己走自己的路 ,
因為人生沒有如果 , 所以我也感謝自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 .
總有一天那些孩子們也都會知道自己所背負的責任與自己該走的路 ,
在那天之前只要好好的陪伴他們繼續走就是了 ,
畢竟未來是怎麼樣 , 現在也越來越說不得準了. :p
--
What do you want to have ? / What do you have?
從書本中,你可以發現我的各種興趣。
從CD中,你可以瞭解我所喜歡的偶像明星。
或許從文字你很難以瞭解一個人,但從物品可以。
My PPolis , My past. http://ppolis.tw/user/Tony
--
: 我不知道版上的各位到幾歲才比較可以接受父母有另一半?有時其實很擔心,
: 會不會我做再多其實都一樣,我不要求他們一定要跟我親近,我只是害怕又看到
: 小孩子有敵意的眼神!尤其老大,隨年紀增加,開始會去要求要去媽媽那邊!
: 但他前妻也拒絕,(工作時間不能配合照顧),其實覺得小孩子也很可憐很無辜,
: 我究竟該怎樣做? 才能和他們相處再更好一點?
well ,
基本上我當過小孩的那一方 , 對你的描述 ,
我坦白說因為跟過去的經驗重疊, 看完我有點怒氣 ,
不過我盡量平和的大概就小孩的那一方來思考你提的幾個問題.
我覺得有幾點要分享的 ,
1.健康歸健康 , 但是小孩子會有自己的想法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
人要被火燒到才知道痛 , 在那之前誰講破嘴都沒用 .
硬要限制最後只是越演越烈 , 這不管是不是單親都是一樣的 .
當然完全放縱也不好 , 這時候人們通常會開始談一些交易不是?
不給孩子交涉的空間 , 後果只是被疏離而已 .
單親通常不是主因 , 而是引爆衝突的「導火線」.
我不知道你自己有沒有孩子 , 我猜是沒有 ,
你應該要多站在自己的孩子角度想想 .
2.說實在話我認為那不能算是敵意 , 最多可以說是陌生 ,
我五歲家裏就離婚 , 所以就懂事以來幾乎都認知只有父親 ,
母親只是個偶爾出現的人 , 對父母都沒有非常強烈的感情 .
我的繼母出現在我小學二年級 , 基本上我對我的繼母也沒有特別認同 ,
用來比喻的話 , 大概就算是姊姊或哥哥的感覺吧 ,
對我有一定程度的約束力 , 但是她的價值觀不能跟我落差太大 .
不然我也會不認同/反對 , 進行一些抗爭 ,
基本上這邊是混合著青春期的叛逆 .
基本上那就是一個同在屋簷下的人 , 要說她跟母親的尷尬 ,
還是說對父親的看法 , 老實說那時候沒什麼感覺 ,
因為本來對雙親的感覺就可淡可深 ,
當然這可能是因為我很早就過單親生活的關係啦 , 這點不是很確定.
────────────────────────────────
所以我還是覺得敵意那部份真的算是你自己過度敏感了.
這種事情隨著小孩子長大慢慢也會有改變 ,
重要的是小孩子小時候留下的回憶 , 有沒有留下被關心的感覺 .
────────────────────────────────
底下是我自己一些經驗跟意見 .
────────────────────────────────
我覺得改變我對家裏看法很重要的一個階段是在我弟弟出生時 ,
繼母生的弟弟 , 但是我卻因為知道這個家庭背景不是很好 ,
父母也有自己的衝突 , 再外加我這個常常引起衝突的不安定分子,
(攤手,簡單來說前妻的小孩本身就是引爆點,容後描述.)
想多照顧弟弟一點 , 也因為我常照顧我弟才跟我後媽處的比較好一點 ,
而且她也知道我是個自我主觀強烈的人 , 比較不會跟我用價值觀硬碰硬 ,
只是這中間的過程也花了將近十年才走出來 ......~_~
到現在有在賺錢 , 沒在給家裏添麻煩 , 能幫的到家裏 ,
我才開始覺得家裏不是一個等著找我麻煩的地方 . :p
────────────────────────────────
其實這篇回文想講的是小時候造成我強大心理陰影的幾個點 ,
也是希望不會有人再被這種事情給傷害到了 .
1. 你怎麼不會 xxx / 你怎麼都不好好照顧自己 / 你自己不會弄喔
基本上單親小孩在小時候絕大多數的生活經驗都要靠自己 ,
「不會」/「不知道」/「不行」/「不敢」,真的是宇宙無敵正常的事情。
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教我」或者是「鼓勵」來獲得勇氣 ,
用以來取代「你怎麼可以這樣」 ,
或者甚至只是問問「你為什麼 oo 而不是 oo」 , 都比單方面的譴責好 .
講這種事情總習慣用自己舉例 , 我到國中才敢第一次搭公車出遠門 ,
我一直到高二才敢自己去買衣服 , 很努力才自己搭火車出去玩 ,
高三第一次用 ATM 時也抖了很久 ,
還有還有 , 畢業典禮跟國中/高中大考更是緊張萬分.
國小國中的時候有幾次犯錯不知道該不該認錯 ,
只知道自己在旁邊發抖跟害怕.
最重要的理由是我在經歷這些事情的時候 , 都不會有任何人陪我 ,
而且從來沒有人覺得我可能不會或感到恐慌 ,
他們只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我一定要說 , 這絕對不是這麼一回事...
我還記得我大一那年看到有人隨口唸了句「我覺得他媽沒把它教好」 ,
不管原本的事情到底是怎樣 , 我都有瞬間結冰的感覺 ,
我想在那個時候這句話恐怕是我心中的逆鱗 . XD
當然會這樣寫出來 , 雖然說還有點傷口 , 不過已經開始癒合了 ,
這算是我少數幾個心理比較不想被人踩到的傷口 .
2.不要害怕面對小孩子 , 也不要去猜測小孩子 , 用相處跟詢問取代猜測.
基本上我覺得我有很多次被罵的莫名其妙 ,
就是大人覺得我應該是想作 xx 但是其實我想要的是 yy ,
然後他們就想盡辦法弄出一條往 xx 的路 ,
我說我要 yy 才說我怎麼沒講 , 或者是大人莫名其妙就生氣然後揍人...
比方說其實我是不想補習的 , 但是大人覺得我應該會想補習就幫我弄好 ,
我去了兩天之後就沒再去了 , 因此被唸了很久很久......
可是說實在我在課業上的表現不比同期的其他朋友差.
有時候我會覺得他們覺得家裏對單親的我有所虧欠 ,
所以想辦法要幫我作一點事情 , 但是做的又不是我想要的 ,
如果不是我想要的就算了 , 如果是我討厭的那更是折磨...
基本上我覺得很多時候我是無條件的接受 ,
大部分接受到的都是限制 , 而被給予的都是我覺得沒什麼用的東西...
又像是小時候我吃了一陣子中藥 , 印象中還蠻貴的 ,
也因此我對中藥從一開始的覺得很苦到後來的覺得可以接受 ,
這我是沒什麼意見啦 ,
但後來我又因為中藥很貴被罵我就又覺得莫名其妙....
基本上大人就是會把自以為是的體貼加在小孩子身上 ,
並且強迫小孩子接受的一種生物 . XD
關心/相處跟照顧 , 一定要有什麼證明不可嗎?
所謂的反抗 , 也可以說是小孩子對精神壓力超出負荷的一種表現.
────────────────────────────────
說真的現在的孩子很可憐 , 學校有競爭壓力 ,
唸書也會有恐懼感 , 交際也不一定 ok ,
再加上家裏諸多不合理的限制(從孩子的眼光來看) ,
偶爾適時的放鬆跟妥協其實不是什麼壞事...
我還記得小學時雖然我成績隨便念就可以拿前三 ,
所以我爸不會念我課業的事情 ,
但是我還是會因為睡晚了遲到或者沒洗衣服之類的事情被罵...
隨著偶爾出現的[好想放鬆一下] 的感覺越來越強烈 ,
衝突/抗爭就跟著出現了 ...
最糟糕的是自己也知道自己的要求不合理 ,
只是很可悲的這的確是壓抑很久的發洩 , 所以不可能退讓 ......
不知道多少次想著自己為什麼會這麼作 ,
────────────────────────────────
我記得我16歲那年帶著一千塊離家出走 ,
我爸動用關係到處找我 , 但是我撐了一個禮拜 ,
我其實後來想想 , 我想要的其實不是抗爭之後的勝利 ,
也不是想要報復 , 而只是想要離開煩惱的源頭好好冷靜 .
因為沒人懂我在想什麼 , 也沒人想懂我在想什麼 ,
所作的一切決定彷彿都被否定 , 彷彿都是為了叛逆而作 . :p
他們不相信我真的想要的和他們所想的不一樣 ,
他們真的不能接受有人寧願選擇和其他人不一樣的路 ,
就算當事人已經說了自己的路自己負責 , 還是有很多人覺得不能接受 .
因為他們只會用自己的價值觀套用在別人身上 ,
覺得小孩什麼樣的行為是有問題的 , 覺得什麼樣對小孩比較好 ,
卻沒多少人真的問過小孩他們想要什麼 ,
而且往往隨著年紀越大 , 小孩想要的東西會越單純跟越體貼 .
這些並不是單親才會碰到的問題 ,
不過前面也說過了 , 單親只是個導火線.
3.孩子的感覺是敏銳的
基本上不管怎麼偽裝 , 你對孩子的看法會被孩子的直覺發現的 ,
舉例來講老大可能就會覺得你在對他貼標籤 ,
大多數時候開誠佈公對事情比較有幫助. (當然,要用孩子聽的懂得方式。)
總比哪天吵架時爆炸出來對孩子造成無法挽回的超強殺傷力好...
比方說我就聽過這樣的話
「你前妻的小孩就可以花比較多錢,我的小孩就隨便應付....」(後略)
或者是
「滾出去...這是我家...你不聽我的話就給我滾出去...」
話說回來 , 我是覺得有敵意的眼神不怎麼可怕啦 ,
那反而是對方已經開始有意識到你的存在的一種表現 ...
有時候是你自己心理有些擔心別的事情 ,
從這個小跡象而投射到心理擔心的事情去 , 所以才造成過度敏感的感覺.
還有如果小孩真的這樣講 , 恭喜你已經在他心理站在媽媽的位置了 ,
因為你在那個位置所以他才會這樣反抗 , 只是需要時間適應而已 , -.-
而且要媽媽才能管的事情 , 應該也並不如想像中的多 .
我從小對母親的印象也不深 , 只能用猜測的 ,
不過我認為與期望中的母親 , 總是身教遠大於言教的.
不知不覺寫的有點繁瑣也有點多 , 單親在我的人生歷練上有很深的刻痕 ,
不過我也因此獲益良多 , 也因此可以作自己走自己的路 ,
因為人生沒有如果 , 所以我也感謝自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 .
總有一天那些孩子們也都會知道自己所背負的責任與自己該走的路 ,
在那天之前只要好好的陪伴他們繼續走就是了 ,
畢竟未來是怎麼樣 , 現在也越來越說不得準了. :p
--
What do you want to have ? / What do you have?
從書本中,你可以發現我的各種興趣。
從CD中,你可以瞭解我所喜歡的偶像明星。
或許從文字你很難以瞭解一個人,但從物品可以。
My PPolis , My past. http://ppolis.tw/user/Tony
--
Tags:
單親
All Comments

By Genevieve
at 2009-03-14T05:12
at 2009-03-14T05:12
Related Posts
單親讓我更不一樣

By Jake
at 2009-03-08T01:27
at 2009-03-08T01:27
喊不出的爸爸

By Barb Cronin
at 2009-03-06T06:44
at 2009-03-06T06:44
會和父母走上相同的路嗎

By Agatha
at 2009-03-05T20:59
at 2009-03-05T20:59
關於遺產放棄

By Ida
at 2009-03-05T19:28
at 2009-03-05T19:28
希望老媽談戀愛

By Yuri
at 2009-03-05T19:19
at 2009-03-05T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