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身歧視/催婚…我單身 謝謝關心 - 單身
By Mary
at 2012-11-19T09:54
at 2012-11-19T09:54
Table of Contents
單身人口越來越多,但在世俗眼光中,「單身是異類」的觀點仍如影隨形。
單身勢力正在成形,不論我們是否看見,或理解。
主計處資料顯示,二○○○年起,單人家庭就已取代三代同堂家庭,成台灣第二大家庭類
型。單身人口(含喪偶及離婚),在二○一○年約七百六十萬人,占成年人口的四成二。
「單身進行式」似正全球化。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無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未婚
獨居者越來越多,富裕西方國家尤為明顯。到二○二○年,全球適婚人口會增加四千八百
萬名單身男女,未婚人數增逾二成。
但是,「單身歧視」並不隨著單身人數漸多而稍減;在以「人生以結婚為正常」的眼光中
,「單身是異類」的觀點仍在生活中如影隨形,在過年節慶或親友婚宴時為害尤烈。不只
長輩催婚,社會慣常的問候語「怎麼還不結婚?」也是集體逼婚招式之一。
民代建議 沒結婚考績打丙
去年一月,立委翁金珠質詢單身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說她是「青年的不良示範」。今年
五月,高雄市議員李喬如在議會建議,公務員不婚不生,「考績打丙等」,引起軒然大波
。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前年一席「單身比較容易得精神病」說,引發部落客米果為文「不結
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大談單身者明明過得開心,卻得飽受外界質疑,數十萬網
友狂讚轉發。米果感嘆,阿嬤鄰居看到她總嘆息:「長得不錯,怎麼不結婚?」米果說:
「那口氣真像:『好手好腳,怎麼得這種病!』」
米果形容:單身者為了讓結婚或離婚者「有身為一軍二軍或打獨立聯盟的快樂」,「即使
很正常也要裝成不正常,有實力也要裝成很肉腳」,「這樣不是神經病還是什麼」!
外婆擔心 不嫁只能出家了
單身歧視現象當然不只在台灣。大陸女作家毛尖寫著:「當了幾年大齡文藝女青年,在我
終於成功地把自己嫁掉後,我父母都鬆了口氣,而外婆握著我的手,眼淚都要掉下來。我
知道,她覺得我交了狗屎運,三十歲女的,在她的老家,只能出家了。」
在英國,全英六分之一的人獨居,其中有一半說他們在社交生活因為單身有不好經驗。四
分之一說曾在公開場合被問及尷尬問題;另外四分之一說被已婚者排斥。有這些負面經驗
的,又以女性更嚴重。
福利政策 總是照顧有偶者
另外,不分單身或已婚,有六成人士認為單身者受財務懲罰。
「台灣福利制度仍以結婚者與家庭為主,未考慮單身者處境。」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陳昭如指出,許多政策都假定「常態」人口是婚姻家庭,忽略單身人口
其實居主流的事實,而單身女性又較男性吃虧。
例如二○○九年起推動的青年購屋方案,以兩年兩百萬零利率的優惠房貸,以及每月最高
三千六百元的租屋補貼,讓每個家庭每年最多可省下四萬多元。但這個方案根本獨厚新婚
夫妻;至於單身者,對不起,沒份兒。
哪有歧視 不婚不生太自私
但台灣社會普遍對「單身歧視」仍未具敏感度。即使單身者已覺得不快,大部分人卻都覺
得「哪有單身歧視?想太多了吧?」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宏恩跟學生穿了印著「反單身歧視」T恤去爬山,一路上引來許多
探問與辯論。「哪有單身歧視?是你們不結婚的人太自私,不要養小孩,老了卻要別人養
你們。」還強調:「我不是歧視單身喔。」
劉宏恩說,許多人單身並非刻意選擇,哪來「自私」?單身者一樣繳稅、繳健保費,老來
依法享有國民的各種退休福利,「靠別人的小孩養」是謬誤;再者,現在許多老爸老媽都
是靠「單身的中年兒女」照顧。
一笑置之 單身族群當自強
看待社會丟出的「剩女」、「單身公害」汙名,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說,單身者必須
「賦權自己,學著從他人眼光中自由。」紀惠容建議,除了學習理財、安排生活,還要建
立交誼圈,面對外界壓力才能更有信心,「社會確有歧視,但要學習面對,一笑置之,進
而不為所動」。
【2012/11/19】
--
單身勢力正在成形,不論我們是否看見,或理解。
主計處資料顯示,二○○○年起,單人家庭就已取代三代同堂家庭,成台灣第二大家庭類
型。單身人口(含喪偶及離婚),在二○一○年約七百六十萬人,占成年人口的四成二。
「單身進行式」似正全球化。英國「經濟學人」報導,無論是開發中或已開發國家,未婚
獨居者越來越多,富裕西方國家尤為明顯。到二○二○年,全球適婚人口會增加四千八百
萬名單身男女,未婚人數增逾二成。
但是,「單身歧視」並不隨著單身人數漸多而稍減;在以「人生以結婚為正常」的眼光中
,「單身是異類」的觀點仍在生活中如影隨形,在過年節慶或親友婚宴時為害尤烈。不只
長輩催婚,社會慣常的問候語「怎麼還不結婚?」也是集體逼婚招式之一。
民代建議 沒結婚考績打丙
去年一月,立委翁金珠質詢單身的青輔會主委王昱婷,說她是「青年的不良示範」。今年
五月,高雄市議員李喬如在議會建議,公務員不婚不生,「考績打丙等」,引起軒然大波
。
衛生署前署長楊志良前年一席「單身比較容易得精神病」說,引發部落客米果為文「不結
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大談單身者明明過得開心,卻得飽受外界質疑,數十萬網
友狂讚轉發。米果感嘆,阿嬤鄰居看到她總嘆息:「長得不錯,怎麼不結婚?」米果說:
「那口氣真像:『好手好腳,怎麼得這種病!』」
米果形容:單身者為了讓結婚或離婚者「有身為一軍二軍或打獨立聯盟的快樂」,「即使
很正常也要裝成不正常,有實力也要裝成很肉腳」,「這樣不是神經病還是什麼」!
外婆擔心 不嫁只能出家了
單身歧視現象當然不只在台灣。大陸女作家毛尖寫著:「當了幾年大齡文藝女青年,在我
終於成功地把自己嫁掉後,我父母都鬆了口氣,而外婆握著我的手,眼淚都要掉下來。我
知道,她覺得我交了狗屎運,三十歲女的,在她的老家,只能出家了。」
在英國,全英六分之一的人獨居,其中有一半說他們在社交生活因為單身有不好經驗。四
分之一說曾在公開場合被問及尷尬問題;另外四分之一說被已婚者排斥。有這些負面經驗
的,又以女性更嚴重。
福利政策 總是照顧有偶者
另外,不分單身或已婚,有六成人士認為單身者受財務懲罰。
「台灣福利制度仍以結婚者與家庭為主,未考慮單身者處境。」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長、
台大法律系副教授陳昭如指出,許多政策都假定「常態」人口是婚姻家庭,忽略單身人口
其實居主流的事實,而單身女性又較男性吃虧。
例如二○○九年起推動的青年購屋方案,以兩年兩百萬零利率的優惠房貸,以及每月最高
三千六百元的租屋補貼,讓每個家庭每年最多可省下四萬多元。但這個方案根本獨厚新婚
夫妻;至於單身者,對不起,沒份兒。
哪有歧視 不婚不生太自私
但台灣社會普遍對「單身歧視」仍未具敏感度。即使單身者已覺得不快,大部分人卻都覺
得「哪有單身歧視?想太多了吧?」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劉宏恩跟學生穿了印著「反單身歧視」T恤去爬山,一路上引來許多
探問與辯論。「哪有單身歧視?是你們不結婚的人太自私,不要養小孩,老了卻要別人養
你們。」還強調:「我不是歧視單身喔。」
劉宏恩說,許多人單身並非刻意選擇,哪來「自私」?單身者一樣繳稅、繳健保費,老來
依法享有國民的各種退休福利,「靠別人的小孩養」是謬誤;再者,現在許多老爸老媽都
是靠「單身的中年兒女」照顧。
一笑置之 單身族群當自強
看待社會丟出的「剩女」、「單身公害」汙名,勵馨基金會執行長紀惠容說,單身者必須
「賦權自己,學著從他人眼光中自由。」紀惠容建議,除了學習理財、安排生活,還要建
立交誼圈,面對外界壓力才能更有信心,「社會確有歧視,但要學習面對,一笑置之,進
而不為所動」。
【2012/11/19】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Kyle
at 2012-11-20T07:45
at 2012-11-20T07:45
By Erin
at 2012-11-23T17:47
at 2012-11-23T17:47
By Harry
at 2012-11-28T14:49
at 2012-11-28T14:49
By Andrew
at 2012-12-01T03:16
at 2012-12-01T03:16
By Lauren
at 2012-12-05T10:02
at 2012-12-05T10:02
Related Posts
今年12月25號想去京都
By John
at 2012-11-18T00:20
at 2012-11-18T00:20
我很挑
By Zora
at 2012-11-17T23:27
at 2012-11-17T23:27
善待一個人用餐的好餐廳:內湖泰廚鄉
By Anthony
at 2012-11-16T14:02
at 2012-11-16T14:02
多方視訊或是聊天室跨年
By Queena
at 2012-11-15T16:01
at 2012-11-15T16:01
關於迷路
By Dora
at 2012-11-15T13:21
at 2012-11-15T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