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怎樣止息敦倫延續生命的生物本能念頭? - 感情
By Zanna
at 2009-10-11T00:00
出家人怎樣止息敦倫延續生命的生物本能念頭?不能延續生命是苦嗎?是樂嗎?請大德們解惑。
您問「出家人」,所以在家人不便作答。2009-10-1112:40:56補充:「假如是」出家人?敢問這是否您的困擾?若不是,畢竟不是自家事!再精準一點說,自身既不是出家人,此生也不會出家,那以「出家人」為題,似乎多餘!若是自身煩惱,何須閃躲?若要閃躲,那不如不問!末學冒昧,還請見諒。2009-10-1413:54:31補充:末學看過您的其他發問與回答之後,反而很好奇,您這一提問的目的是什麼?您常回答兩性問題、戀愛問題,是自己在修行上有這困擾嗎?還是您想由這提的回答中,提供感情有困擾的網友不同的見解?大抵上,您問得越不清楚,得到的答案就會越不清楚。是否要再多補充一些您的看法或困擾呢?2009-10-1508:42:52補充:[逃避追求感情是幸福嗎?假如逃避,但是還有些捨不得,還仍然想尋覓好姻緣,真的能夠出家嗎?]您的意思是:「追求情感、敦倫、延續生命」屬於本能,強言「止息」根本就是「逃避」!縱然出家,畢竟是逃避,最終一定會屈服於本能,陷於痛苦的。所以,「出家」根本是個不明智的「蠢行為」!不如乾脆順於本能,結婚生子,享受敦倫的快樂。是嗎?2009-10-1521:09:48補充:[怎樣讓這種低層次的動物行為感覺神聖呢?]1.何有此問?2.「神聖」是以什麼對象而言?末學覺得您有點在兜圈子,似乎想要表達什麼,卻不敢大方說出。這題末學比較希望您先說出自己的一套見解,大家再一起深入討論,這樣大家才能真的獲得實利。廣泛的戒淫文章,大同小異,其實難以做到「對治悉檀」,討論流於形式,不如不答。末學既然有心回答,就不會隨便貼文帶過。還望您掏心以待。2009-10-1815:26:17補充:末學以前曾經回過您的這一提問,您應該還有印象吧!建議您再看一次,再回來看這裡的討論。如何以平等心看待貌美以及不美的眾生?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看了您這次的提問,揣摩一下您的心境,大概可以感受您的疑惑。我們先撇開「出家人」三個字,不然很難討論。[敦倫,是生物本能,還是為了延續生命?]這問題先提出來,是要我們自己問自己看看:我們看到心儀的異性,生起想要追求之心,請問我們自己想到的是為了要「延續生命」嗎?答案不用說,我們自己都知道,哈哈哈!您講「生物本能」還比較符合現況。所以您的提問:「不能延續生命是苦嗎?是樂嗎?」末學建議應該改成「看到心儀異性而不能敦倫,是苦嗎?能與心儀異性敦倫,是樂嗎?」反倒比較切題。[世間法,夫妻為五倫之首]您提到的「神聖」二字,末學細思,覺得很有趣!人類因為有業力牽引,看到異性會「不由自主」生起愛染之心。佛法不說是「自然」,因為那的確是眾生業力的影響。沒有「天生」的這回事!但是人不會像禽獸一樣,於野地公然求偶,這是因為有「教化」的緣故。也就是所謂的「道德規範」。不同種族、不同文化,會衍生出不同的「規範」。例舉中國老祖宗的觀念和規範:1.發乎情止乎禮 如詩經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為了追求,還要「琴瑟友之、鍾鼓樂之」,看起來當然就高雅多了。2.賢賢易色 論語,子夏曰:「賢賢易色」,表明了娶妻要娶德,不要只看外表。 並將這列在五倫之首,因為這世界是從「男女」這一倫開始的。3.男有分、女有歸 男女發情,必有所歸。那就是「婚姻」制度。有分,就是守著分際與曾諾, 有歸,就是情感有所歸屬,不再接受其他男性的追求。這有宗族血緣上的考量。中國老祖宗們並不反對性愛,但是他們也看到性愛帶來的總總問題。也因為中國重祭祀,為了死後有人祭祀,必須傳宗接代,以延續家族。所以就規範了嫁娶之禮。一來給了性愛的合法性,二來也讓傳宗接代有了規範。社會之平衡從此建立。(甚至幾千年來也都接受一夫多妻!)「婚姻」在物種社會中,可說非常文明的產物,因為它給人類性慾有個規範,既不會斷絕,也不會超過。穩定了人的慾望,也產生了社會架構。以萬物立場來說,您要說它「神聖」,也不為過。但請注意,末學說的是「婚姻制度」,不是「發情」這檔事兒!發情是因為凡情,而是透過教化,懂得節制與規範,才進而「神聖」的。所有人世間對情感的規範,都是為了節制性慾,已達到家族、社會的穩定為目的。[婚姻帶來的問題]男女情愛,必有歸宿。結婚後,三十而立、養家活口、教育子女、老來享受天倫,這就是世間法的「安樂之道」。說不好嘛,其實不差,能安分知足,也是個安樂局面。但人不是只有這層面,套句現在話說,有時是會想「自我提升、尋找自我」的。以前佛托缽在路上遇到一隻老象,佛入三昧(其實時時都在三昧中)與之對話。佛問老象,為何遠離象群,獨自在林邊嘆息?老象說:我有五百眷屬,年輕時要領導,也享受擁有許多配偶的權力,但老了卻整天受象群的包圍,表面是噓寒問暖,實際上卻讓我非常煩心,因為常常還要解決爭紛,真是一刻不得閒啊!佛陀就藉此向弟子們開示「居家安樂」的過患,以及「離親出家、居閑靜處」的好處。當我們打拼到四五十歲時,責任差不多了了,會生起追求心靈成長的念頭。卻常會被工作、伴侶、子女牽絆。要是夫妻沒有共同成長,那就會呈現婚姻中的歪斜現象,某一方一直緊抓不放,生怕失去伴侶,就失去了生活重心。苦惱就來了!再者,人會老,等到吸引雙方的因素漸漸消失了,外在誘惑卻一再出現,痛苦就更加深了!這時再回頭看「婚姻」,會開始思考其「必要性」、「合理性」。進而觀察到自己的慾望來源,不免生起迷惑與徬徨了。這都還是就正常的夫妻關係來說,要是婚後雙方的「自我」都跑了出來。處處希望對方能配合,那就變成了所謂的怨偶。要是再加上雙方的家族問題,那就更悽慘複雜。這時,絕對生不如死,恨不得趕快離婚。當時所想的「神聖」云云,反倒變成「笑話」了![佛法的先見之明]佛陀自小生長在皇宮中,想當然爾是很容易滿足各種慾望。要是沒有四出城門的見聞,他也是會被牢牢綁在「恩愛牢獄」中的。這就是四十二章經講的:「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獄;牢獄有散釋之期,妻子無遠離之念。」佛陀願意放棄了人間的享受,追求解決生老病死的真理,想法和世間人背道而馳。因為他體認到,短時間來看,世間法的享受是快樂,但終究會變質(佛法說是壞苦)。有一顆想要找到徹底不會壞滅的快樂的心,那才是真的「神聖」!2009-10-1815:26:56補充:大智度論說到:「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則令夫心高。若敬待情捨,則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煩惱憂怖,女人云何可近親好?」這和孔子說的:「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真有異曲同工之妙,可見聖賢所見略同啊!大般涅槃經也說:「一切女人皆是眾惡之所住處……其女人者,淫欲難滿……譬如大地,一切作凡,令如芥子,如是等男,與一女人,共為欲事,猶不能足;假如男子,數如恒沙,與一女人,共為欲事,亦復不足。」2009-10-1815:27:05補充:經典中,講得更「難聽」的,比比皆是。這並不是男權女權的問題,而是根本存在的問題。人家在佛法中喊「女男平等」,我輩實在不必隨之起舞,一切以佛陀之言為依歸。名作家錢鍾書在《圍城》一書中妙喻婚姻:「婚姻像圍城,城裡的想出去,城外的想進來。」真是過來人,一語道破婚姻的荒謬性!一夫一妻制度,起源於天主教社會,近代傳到中國後,也被中國社會接受。但是社會變遷快速,女人也都出頭天了,很多婚姻問題應運而生,制度中的很多利弊,恐怕會隨時帶演變而更顯浮現。很多人,索性「只性不婚」,省得囉唆!現在,也真見怪不怪!2009-10-1815:28:03補充:[在家人如何面對情感與婚姻]若真有心想修學聖道,也還沒有結婚,那還真就不如不結了!結了婚,男女同樣被欲愛綁死。說要有多精進,都是自欺欺人!當然,這要父母同意!要是渾渾噩噩,也搞不清楚是否要修聖道,那就是凡夫一個,沒啥好討論的。若是已經結婚了,卻想修學聖道,這就要福報與技巧了!2009-10-1815:28:16補充:末學在「如何在學佛與家庭當中求得平衡?」一篇中,做過回答,請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並非在家人就不能享受欲愛,只是比重要明顯降低,反之修學聖道的比重要明顯提升,還要時時觀察欲愛的過患,漸漸的才會生起出離之心。不要妄想兩全其美,既充分享受婚姻、性愛,又想自己能大徹大悟,脫離三界之苦。這並非完全不可能,只是,恐怕是久修大士示現的機率比較高些。2009-10-1815:28:22補充:[結語]人有求偶的「本能」,只因人懂得接受教化,懂得節制、尊重與規範,而實現了婚姻制度。但這畢竟是世間法,很多人把「有情人終成眷屬」戲稱為「修成正果」,實在是高估了情愛與婚姻。有心修道者,不可不察!想當凡夫,還是想當聖人,自此立判。末學沒有出家,當然也沒有斷正淫。多生多劫以來的妄習,當然是有的。甚至也常常會「心爬到牆外」。但是至少會常常觀照,「時時勤拂拭」,對於物欲漸修漸去,希望能有朝一日能像楞嚴經所講的「純想即飛」。方不至於辜負了此生值遇佛法的大好機會啊!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願以此共勉之!末學梅僧敬上...Showmore
很難了解開題大德意思。末學至少在本師佛法中不會出家,目前也不至力求斷淫,反而是宣傳淫欲是有覆無記。大德用了原始低等低層次的詞,可以以請教大德什麼是原始低等低層次?末學並不預設人類求偶交配繁殖行為,比其他動物神聖。同樣都是追求延續,憑什麼說人類就比其他動物好?2009-10-1721:57:11補充:在末學看來,大德所說關心奉獻,其實和求偶行為動力差不了多少。一樣是我愛我所愛的延伸,這樣可以多少了解嗎?怕用語太過佛教化。2009-10-1816:50:57補充:為什麼會有性,目前最合理解釋就是為了繁衍。按此來說,性慾根本是我愛和我所愛。性欲本質上是有覆無記,不能說是善也不能說是惡,但是必定障礙解脫。*******************************************************************************但是不可否認,放任性欲會有很多問題產生。並不是人人都想快速解脫,必須承認大部分人都想要有性。這時就必須有規範,即所為家庭制度。但是此規範是妥協,並沒有什麼神聖,佛教說梵行為聖。去看看動物們,有一夫一妻,有一夫多妻,有一妻多夫。為了各自利益,自然會有婚姻制度,無神聖可言。大德提出的關心和奉獻仍然是我愛我所愛為根源,無神聖。佛教把性欲最低標準訂為不邪淫,即隨順婚姻制度。更理想的為捨棄淫欲,稱為梵行。如果追溯不邪淫根源,如果不喜歡別人怎樣對待我,就不要怎樣對待他人。雜阿含經七聖戒之ㄧ,適用於各種婚姻制度。尤其在婚姻制度變革的現代要注意。***********************************************************************************明明性交會帶來快樂,為什麼要捨棄?回歸到阿含經,性交是無常。無常的事物必定帶來苦。苦的事物稱為我不恰當。若快樂的事物無常,就有得不到和失去兩種苦。如果要斷除此苦,就要滅盡對此快樂的貪愛。要怎麼止息性欲呢?大致上還是按照無常苦無我來關照,雜阿含經用的方式。常說的不淨觀是無常觀一種。看到情侶,同樣的要觀照無常苦無我。*************************************************************************************回應梅僧大德,末學認為說女性種種問題,是不了義說。部分是要減低男性性欲,部分是隨順社會制度,所以為對制悉壇世界悉壇,非第一義悉壇。如果要減低女性性欲,要列出男性問題不是難事。如果是母系社會,要列出男性問題不是難事。女性本身並沒有什麼嚴重問題,理想中的妙喜世界描述女性無礙於解脫,相對來看此世界根本問題只有月經懷孕惡露這些生理不便。**********************************************************************************末學目前看到對不邪淫最好詮釋,性交要基於尊重信任責任了解。末學不說每個人都得追求斷淫,佛教是包含人天乘的,只不過要解脫必定要斷淫。末學不說合於社會制度就比較神聖,只是維持婚姻制度才能讓社會安定。但是佛教中維持社會制度是有前提的,以不傷害生命為前提,如果傷害生命,此制度就應該改變。2009-10-1816:57:08補充:末學認為現代社會歧視女性歧視同志,已經違背不傷害生命的前提,所以應該要修正。...Showmore
出家人怎樣止息敦倫延續生命的生物本能念頭?出家人利用飲食及作息及移念等種種方式可以很輕易的化解生理上的衝動無法克制的出家人最後會大部分選擇還俗所以版主的問題只會發生在在家人身上而非出家人不能延續生命是苦嗎?是樂嗎?版主所謂的延續生命應該是指用自己的生命延續下一代的生命所以應該是苦樂參半當年世尊捨棄榮華富貴的生活苦行六年並不是因為苦行的『過程』比宮廷生活快樂而是看到兩者最後的『結果』同樣的現代的出家人如果眷戀紅塵就不會選擇出家所以對在出家人的眼中紅塵的種種物慾應該不足以動搖與出家人清修的法喜至少墨學所遇見的出家人是如此如何避免看到情侶的恩愛畫面呢?重點在於心中有無恩愛畫面而非眼睛有無看到恩愛畫面假如您是出家人,該怎樣止息這種原始的生物本能呢?飲食作息禪定慧觀交互運用當產生的禪悅、法喜超越物慾的樂受時這個問題就迎刃而解逃避追求感情是幸福嗎?追求本身就是一種痛苦求不得時會更痛苦假如逃避,但是還有些捨不得,還仍然想尋覓好姻緣,真的能夠出家嗎?不適合出家可以先去短期出家(出家共住)看看適不適應出家生活透過浪漫以及誠摯的邀約和追求而自然而然結婚,綿延世代,這樣也許是神聖,把低等的生物行為給昇華了。如果能昇華也是因為奉獻的行為而不是因為物慾的佔有例如許多情殺案就不是把低等的生物行為給昇華了感謝這麼多的善知識指點迷津。只不過,人類透過關心以及奉獻,追求另一半。感覺比起狗在野外交配更加高等。人道當然比畜生道更有智慧但比畜生道『高等』不代表就等於完美...Showmore
淫心不除,塵不可出第三十二章我空怖滅佛言。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怖。若離於愛。何憂何怖。第三十二章是說明了人為什麼有憂愁恐懼?就是因為人有這愛欲,所以才有憂愁恐懼;若把這愛欲斷了,就沒有什麼憂愁恐懼了。我們人從無始劫以來到現在,妄認這四大為自己的身相;妄認這六塵緣影為自己的心相。所以就執著貪戀,不願意把它放下。因為這樣,所以就有種種的麻煩生出來。這種種麻煩生出來了,就有很多的憂愁、煩惱,也就生了種種的恐怖。你若能觀察這四大,你能知道這身是四大和合而成,本來沒有一個我;你再觀寂這六塵緣影也是空的,沒有的;你知道這心是無常的;你能把愛欲心先要斷了;你這憂怖也自然就都沒有了。http://book.bfnn.org/books/0024.htm#a33持楞嚴咒,修定.戒淫http://tw.myblog.yahoo.com/jw!EKzve2GBBRmLQ5nV5g_s...若為真正佛弟子....http://tw.myblog.yahoo.com/jw!EKzve2GBBRmLQ5nV5g_s...http://tw.myblog.yahoo.com/jw!EKzve2GBBRmLQ5nV5g_s......Showmore
"癢就要抓,我比較喜歡不癢的境界"我想很多修行人也是壓抑的很辛苦的~我不知道有沒有人真能做到100%斷掉慾望包括婬慾,若有人做的到這個境界,想必應該已經證果了.不過我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要斷性慾的理由,正常發洩完不就沒事了?和吃飯一樣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不想就不想了,何必搞的自己一身罪惡感....Showmore
A回來圈子。白領B問他:〔大哥,近來可好〕?!A答:〔不錯,國外學到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專業知識〕。白領B,微笑說:〔恭喜你回來!也恭喜你升官...〕拍拍A的肩膀:〔走~下班後~我們去喝一杯〕。台詞:白色巨塔。...Showmore
你的孩子並不屬於你,他們是生命延續的代表,他們經你而來但非為你而生,你可以給們愛卻不能給予思想,因為他們有自己的心,你可以給孩子一個家,但是......這不是他心靈的住所,因為他們的心早已飛到他明天的家,你可以盡力去愛他們,卻不能要求他們愛你.......。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正確的生命延續,非在私我,自我的延續,所延續大都是造業眾生,不必在我。【如何避免看到情侶的恩愛畫面呢】?少到偏僻場合,並以平常心對待。...Showmore
Related Posts
自從退伍後!!原以為是開心的開始!!沒想到!!竟是這樣!!首先面臨著交往兩年多的女友劈腿!!一個月的挽回心痛挽回�� ...
可能我就是怕到了原來人就是沒辦法不用心機原來的原來 終究只是希望大家互相殘殺原來的原來回不了原點原 ...
女性國曆58.4.28/上午9:30生此命造有婚緣嗎?幸福嗎何時有對象,對方又是什麼樣的人?感謝
我是女生我想請會解牌的大大幫幫忙!!!謝謝!!!我剛剛去抽了塔羅牌抽的是十張牌我想問我們有機會能夠復合嗎分手 ...
1.離婚有一方未滿20歲要離婚是自行簽到還是父母簽字2.外遇對象叫說有結婚之婦女離婚有罪嗎幾年?3妨害家庭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