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代之間--家庭衝突新聞有感 (文長慎入) - 家務

Selena avatar
By Selena
at 2015-08-01T14:11

Table of Contents

兩代之間
一切早已不同

o 因為資訊

資訊爆炸的時代
可能我們一天獲得的資訊量
就多過上古時代智者一輩子的資訊量

資訊量直接影響的是知識的獲取,間接的是眼界的寬廣
於是
當啟蒙開始,便回不去無知
當文明建造,便回不去蠻荒
當民主發生,便回不去專制
這就是造成兩代之間最大不同的原因

所以長輩們常說
「我那時候可以如何如何,憑什麼你現在不行」
「我那時候都沒那麼多意見,為什麼你現在意見那麼多」
進而才有
「你們現在就是吃太飽過太爽,才一天到晚想一些有的沒有的」
於是伴隨著不止息的衝突

o 代溝不是誰的錯

但我真的不怪他們
他們只是不了解

因為我小時候曾經也以為
窮到吃土的爸爸媽媽可以做到的
吃得更飽、讀更多書的我不會做不到

結果我發現我錯了

三十年前月薪兩三萬元的學徒爸爸代工媽媽省吃儉用可以買下一百萬至五百萬的房子
三十年後的我月薪三萬多元可是我真的買不起一千萬元的房子

在我實際遭遇問題之前
我也天真地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成功
但這個無解的現象讓我好生失望

所以我知道了買不起房子存不了錢的年輕人不見得是不努力
所以我懂得不能批評沒有房子沒有存款的人是他媽渣渣魯蛇

可是上一代不知道

因為在他們的時代
真的只要肯吃苦就會有收穫
努力耕種至少可以有飯吃
搭上台灣起飛的輕重工業收益頗豐
實現經濟奇蹟的中小企業更是一飛沖天
此外
急欲脫離貧窮的觀念使得賺取金錢成為首要目標
甚至也成為衡量成功失敗的優先條件
所以,我們怎能苛求走過那一段的他們理解?
理解我們這個世代的「非不為也,不能也」

物價飛漲而薪資不漲
我們大多數人買不起房子、存不了錢
經濟結構與核心價值已不再是農工或製造,致力創研或藝術發展的必然
我們面對的競爭不僅是台灣而是全世界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新的兩性平權與性別議題,政府負債累累的問題,國家安全和社會安定的問題...
大時代的興衰可能造成奇蹟與悲劇
甚至也許可以說生在台灣的這個世代本就有著一些原罪般的無奈
所以時常我們想要努力,卻找不到著力點

我們絕對應當感謝父母帶給我們大部分人的衣食無缺
奠定了馬斯洛需求金字塔最基礎的生存條件
但兩代之間有截然不同的課題
上一個世代的崛起是台灣有幸乘上世界潮流的一股波峰
但潮起潮落,大的成功往往伴隨天時地利
因此不是每一個成功的案例都可以簡單被複製

所謂「不知者不罪」
如果我們理解代溝產生之必然
就不會再責備上一代
更甚者可以延伸
富足的人難以理解飢餓
優渥的人難以理解拮据
聰明的人難以理解平庸
權貴的人難以理解庶民
所以晉惠帝「何不食肉麋」其實是常情

o 所以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問題在於「無知會造成傷害」
而且握有越大權力的人會造成越大的傷害
父母傷害兒女
老闆傷害員工
執政者傷害百姓

人難免投射作用主觀思考
所以「不知道」沒有關係
「但你願意傾聽嗎?」

雙向的訴說與傾聽才是溝通
之後擬定策略採取行動才是執行
要解決問題,兩者缺一不可

舉例而言
情侶之間
生悶氣或是覺得「你應該要懂」「我都是為你好」是第一階段的失敗
溝通完後若一方堅持「我聽懂了,但我就是不願意」是第二階段的失敗
一定要到達「我聽懂了,我願意為你的堅持嘗試改變」或「我聽懂了,我覺得你的觀念也有道理,我願意放棄我的堅持」才真正解決了問題

遺憾的是往往越年長資深世故者越忘記了這一點
所以世間充斥著上一個世代某一些族群遺留著的「高傲、固執、封閉、自以為是」
更糟糕的是,習慣「貪婪腐敗、暗度陳倉、睜眼瞎話、既得利益」等為常態
以致於完全不知檢討反省為何物
因此永遠都覺得都是別人的錯
有時候連辯駁的理由都那麼可笑
這意味著從觀念開始就是偏狹的
而其中蘊含的道德正義是薄弱的

常常我真想說
親愛的上一代,你們在吸下一代的血啊!
在你以非正義的方式鞏固既得利益的同時
你怎能保證你自己的後代一定永遠都是既得利益的一群?

此為正義存在之必要,法治存在之必要

o 所以怎麼辦?

1.廣納資訊,獨立思考

其實世道不見得是越來越混亂
只是傳播媒介變得發達了

任何議題我們都應該致力於獲得盡可能多的資訊量
包含與自己見解相同的,也忍耐讀完與自己立場不同的
當能夠做到與雙方辯論,才代表已足夠資格發表批評指教
避免淪為僅以一個點立論,也容易受攻訐

許多議題往往備受爭議
理由很簡單
因為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本就都有前因後果、決策本就都有利弊得失
當出發點不同,考量的順序輕重自也不同
例如,虎爸新聞造成女兒殺母
如果我們只用「我不管怎樣,總之殺人就是不對」一個角度直接批判,實在委屈孩子
而且,那長期家暴求助無門而崩潰殺夫的婦女又該如何被批判
自衛殺人或執行公務時不慎過失殺人的特殊職業又該如何被批判

此外,一個人也不應代表一群人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
只是因為某共同的理念結合在一起
但這並不表示這群人的所有理念都是相同的
也不表示領導者有能力控制成員所有行為
小至正常家庭的父母養出殺人犯的孩子就是例子
過於簡單就下結論
其實往往是一種逃避思考、便宜行事的心態
是一種人云亦云、不負責任的行為

當然,相信每個人思考過後的答案肯定還是不同
但總會比對峙更接近和平一些、比盲從更接近理性一些
更接近純粹的真理一些

2.尋找好的方法爭取認同

常聽到逆子嗆父「你會老我會大」
雖然很沒禮貌(笑)
但其實這是一個生物必然現象
再大的權勢再多的金錢也抵不過時光

但「衝突」並不是我們想要的
「理解」才是我們的目的
我們所做的努力,都是希望他們理解
源起於資訊發展,對兩代之間所造成之衝擊之必然,與改變之必然
例如
因中西文化交流,衍生如家庭觀念、勞資關係等議題
長輩的盡孝、子女的教育、工作的意義、年休的數量等
雖然外來觀念的好壞及地域適切性應各別討論
但要進步就不能避免改變
而要出類拔萃更是不能僅與最低標準相比
需要面對改變的勇氣並承受改變帶來的陣痛

新世代的改變
不因為誰,不為什麼目的
就只是這個世代恰好遇上了這些事,所以必須面對
如此而已
我想我們的下一個世代,也會因為變革而產生新的問題,來找我們麻煩的(笑)

有時候,選擇立場是一種刪去法的結果
但我期許新一代的我們在處事的方法上可以像洋流而不是海浪
洋流安靜潛行其實水體龐大,且時間持久而幅員遼闊,默默地對所經之處造成影響
而不是像海浪,一時洶湧懾人,但很快回歸平靜,也容易激起人們的恐懼或反感,反而離認同越來越遠
萬一不幸遇到固執如石頭…只好練習轉彎了(笑)

大的課題無法用少的文字說明
謝謝願意讀完這篇長文的你

--
Tags: 家務

All Comments

Isabella avatar
By Isabella
at 2015-08-06T01:36
不,是可以縮短的。
Thomas avatar
By Thomas
at 2015-08-06T14:19
我碰到的狀況是父母保持著〝天下無不是的
父母〞的觀念,不願做改變,所以溝通無效
,我的做法是....ok,既然無法溝通那就保
持距離吧,一個人要成為獨立的個體,脫離
父母灌輸的觀念是必須的。

朋友被媽媽家暴

Ula avatar
By Ula
at 2015-07-29T16:21
※ [本文轉錄自 LAW 看板 #1Lk8NyTa ] 作者: starbuck (星巴克) 看板: LAW 標題: [問題] 朋友被媽媽家暴 時間: Wed Jul 29 15:51:22 2015 朋友剛剛傳訊跟我說 他媽媽昨天打他一巴掌 還作勢要拿保溫瓶砸他頭 他說要報警 他媽媽聽了抓狂 抓他頭髮 ...

已經成年了但媽媽逼國外移民...

Yuri avatar
By Yuri
at 2015-07-29T12:28
近日因為等很久的綠卡終於下來了 我媽是開心的不得了! 但是我本人已經19明年滿20 也在就讀台北某所私立大學 但我本人不是很願意去............ 每個人喜歡的環境不一樣 從小在台灣的會喜歡台灣,在國外的會喜歡國外 可能歸咎於習慣問題吧 而且綠卡好像20還21以後媽媽不能帶著小孩過去 所以我媽趕著 ...

將要分崩離析的家

Daph Bay avatar
By Daph Bay
at 2015-07-28T21:37
原op和哥哥從小生長在缺乏父親陪伴的家庭,因為父親是位急診醫師,哥哥從高中畢業, 第一年沒考上醫科決定重考,當時他極其認真(從國中開始即是),然後在補習班待一陣子 就以不喜歡為由退班,從此搬回家窩在家唸(高中三年他都是住宿舍,只是我考上該市高 中後母親決定搬去那,但哥哥仍維持住外面)後來他性格逐漸封閉而扭曲, ...

給媽媽的生活費

Blanche avatar
By Blanche
at 2015-07-27T15:49
回饋爸媽生活費,你也沒有權力管她們要怎麼and#34;生活and#34;。 人們對於自己沒有興趣的事物,評價低,覺得沒必要、錢亂花;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花錢就很捨得。所以對自己沒興趣但他人有興趣的事,只要不傷天害理不妨礙自己, 尊重不要多話。 我沒能力完全奉養爸媽,除了每月給孝親費(合理),他們自己的生活 ...

爺爺留下來的財產給媽媽對嗎???

Hedda avatar
By Hedda
at 2015-07-26T22:07
雖然我現在這樣問已經來不及了... 請問大家 如果是你 你是單親 爺爺留下來的財產給你 媽媽想要把爺爺留下來的財產 賣掉 她想住好一點的房子 如果是你 你會答應嗎?? 我身邊的朋友 真的是越問越多 答案就越多種... 不給難到是不孝嗎??可是我怎麼看都覺得是我媽貪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