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該被尊重 - 人際關係
By Mia
at 2009-12-25T02:54
at 2009-12-25T02:54
Table of Contents
※ 引述《refreshlove (美麗而不合腳的鞋)》之銘言:
: 聽到某朋友轉述某位家長談論自己小孩沒上幼稚園的原因,
: 以下是這位爸爸的回答:
: 我們家妹妹上學的時候,好愛問問題,一直問一直問,問到老師說不出話來,
: 然後她就說了:我把拔是老師,什麼都會,你也是老師,怎麼都不會。
: 我看以後可能只能送全能學校了吧! ( 感嘆語氣? )
: 我當下的第一個想法是:這麼小的孩子,不尊重老師就算了,竟然還使用語言攻擊老師。
來些理性的討論好了,
如果有學過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其實會知道小孩子的認知與思考能力是逐步發展而來的,
事實上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懂得怎麼和人相處,
而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才明白一些道理,這個過程也可以稱為社會化。
認知發展可能有快慢之別,但不會有跳過某一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情況,
就7~12歲的兒童中期來說,Selman依據皮亞傑的觀點,提出了人際覺知理論,
將兒童的角色採取的能力分成五個階段:
1.採取自我未區分和自我中心的觀點:無法區分生理和心理層面
2.(5~9歲)採取區分和主觀的觀點:
可以區分生理和心理層面,例如:能區分故意和非故意行為
3.(7~12歲)採取自我反思和相互的觀點:可以對自我進行反省,區分生理和心理的我
4.(10~15歲)採取第三者和相互的觀點:可以以第三者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5.(12歲之後~)採取社會性和象徵性的觀點:
可以從不同層次抽象思考,並區辨層次間的差異
當然家長也有可能對小孩產生影響,那更多的是模仿行為
因為要一個小孩真的能夠知道什麼是體貼他人,
我想對她來說也太苛責了,頂多是用教條的、行為上的來制止她,
單單就這一句話來說,她有辦法預測這句話會帶給別人什麼感受嗎?
她可以理解尊重別人的意義嗎?很多大人都不懂了..
另一方面,不知道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阿,無知反會引發人求知的欲望。
或許是妳對他父親的不滿,讓這句話變得諷刺了,
妳明明知道他爸爸不可能什麼都知道,
妳明明知道老師可能是不想回她,
妳明明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全知全能,
若是如此,又何必為了一句不是事實的話生氣憤怒呢?
如果是我把她小孩想得太單純,那我會為我誤解妳而道歉。
: 我能同理身為一個父親對自己女兒表現出的聰明跟反應快的驕傲,
: 但我萬萬沒辦法接受的,是他不覺得孩子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的態度。
: 這是他的風格,他對自己班上一再出包的孩子做錯事使用的口吻相當貶抑。
: 工作上不便干涉什麼,雖然我不贊同他的班級經營,也覺得那些孩子可憐。
: 雖然不斷做錯事,但不表示他們就不值得被尊重。
: 但,怎麼可以同意孩子不去尊重人的尊嚴,還沾沾自喜?
: 對我來說,我可以不贊同或不予評論,但我絕不會去貶損身為一個人的尊嚴。
: 因為想法歸想法,但一個人的價值僅僅只是有沒有優於自己嗎?
: 優於自己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 怎麼可以因為覺得自己比較優秀,就認定對方的無價值?
: 身為一位父親跟教育者,這樣的教育態度委實讓我覺得生氣。
: 一個人,一生中會與多少個人相遇?
: 如果是抱持著這樣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
: 標準以上或是沒有直接利益的人或許沒有受到直接衝擊,
: 但對於被認定是標準以下的那些人來說,
: 這樣的對待,又情何以堪?
: 這個孩子未來若是遇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 別人可以這樣對待她嗎?
: 身為父親又會做何感想呢?
--
: 聽到某朋友轉述某位家長談論自己小孩沒上幼稚園的原因,
: 以下是這位爸爸的回答:
: 我們家妹妹上學的時候,好愛問問題,一直問一直問,問到老師說不出話來,
: 然後她就說了:我把拔是老師,什麼都會,你也是老師,怎麼都不會。
: 我看以後可能只能送全能學校了吧! ( 感嘆語氣? )
: 我當下的第一個想法是:這麼小的孩子,不尊重老師就算了,竟然還使用語言攻擊老師。
來些理性的討論好了,
如果有學過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
其實會知道小孩子的認知與思考能力是逐步發展而來的,
事實上每個人不是天生就懂得怎麼和人相處,
而是在與人互動的過程中才明白一些道理,這個過程也可以稱為社會化。
認知發展可能有快慢之別,但不會有跳過某一階段到下一個階段的情況,
就7~12歲的兒童中期來說,Selman依據皮亞傑的觀點,提出了人際覺知理論,
將兒童的角色採取的能力分成五個階段:
1.採取自我未區分和自我中心的觀點:無法區分生理和心理層面
2.(5~9歲)採取區分和主觀的觀點:
可以區分生理和心理層面,例如:能區分故意和非故意行為
3.(7~12歲)採取自我反思和相互的觀點:可以對自我進行反省,區分生理和心理的我
4.(10~15歲)採取第三者和相互的觀點:可以以第三者的觀點,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
5.(12歲之後~)採取社會性和象徵性的觀點:
可以從不同層次抽象思考,並區辨層次間的差異
當然家長也有可能對小孩產生影響,那更多的是模仿行為
因為要一個小孩真的能夠知道什麼是體貼他人,
我想對她來說也太苛責了,頂多是用教條的、行為上的來制止她,
單單就這一句話來說,她有辦法預測這句話會帶給別人什麼感受嗎?
她可以理解尊重別人的意義嗎?很多大人都不懂了..
另一方面,不知道並不是什麼可恥的事阿,無知反會引發人求知的欲望。
或許是妳對他父親的不滿,讓這句話變得諷刺了,
妳明明知道他爸爸不可能什麼都知道,
妳明明知道老師可能是不想回她,
妳明明知道沒有一個人能全知全能,
若是如此,又何必為了一句不是事實的話生氣憤怒呢?
如果是我把她小孩想得太單純,那我會為我誤解妳而道歉。
: 我能同理身為一個父親對自己女兒表現出的聰明跟反應快的驕傲,
: 但我萬萬沒辦法接受的,是他不覺得孩子這樣做有什麼不對的態度。
: 這是他的風格,他對自己班上一再出包的孩子做錯事使用的口吻相當貶抑。
: 工作上不便干涉什麼,雖然我不贊同他的班級經營,也覺得那些孩子可憐。
: 雖然不斷做錯事,但不表示他們就不值得被尊重。
: 但,怎麼可以同意孩子不去尊重人的尊嚴,還沾沾自喜?
: 對我來說,我可以不贊同或不予評論,但我絕不會去貶損身為一個人的尊嚴。
: 因為想法歸想法,但一個人的價值僅僅只是有沒有優於自己嗎?
: 優於自己的標準又是什麼呢?
: 怎麼可以因為覺得自己比較優秀,就認定對方的無價值?
: 身為一位父親跟教育者,這樣的教育態度委實讓我覺得生氣。
: 一個人,一生中會與多少個人相遇?
: 如果是抱持著這樣的態度去對待身邊的人,
: 標準以上或是沒有直接利益的人或許沒有受到直接衝擊,
: 但對於被認定是標準以下的那些人來說,
: 這樣的對待,又情何以堪?
: 這個孩子未來若是遇到比自己更優秀的人,
: 別人可以這樣對待她嗎?
: 身為父親又會做何感想呢?
--
Tags:
人際關係
All Comments
By Hardy
at 2009-12-29T03:26
at 2009-12-29T03:26
By Christine
at 2010-01-01T13:14
at 2010-01-01T13:14
By Suhail Hany
at 2010-01-05T18:46
at 2010-01-05T18:46
By Rebecca
at 2010-01-06T02:54
at 2010-01-06T02:54
By Cara
at 2010-01-08T21:16
at 2010-01-08T21:16
By Catherine
at 2010-01-10T22:24
at 2010-01-10T22:24
Related Posts
人該被尊重
By Daniel
at 2009-12-25T01:21
at 2009-12-25T01:21
同學以全班名義送卡片 我這個班代卻不知道= =
By Emily
at 2009-12-24T23:29
at 2009-12-24T23:29
Re: 愛面子的朋友經典事蹟,他的心態是??
By Sandy
at 2009-12-24T21:13
at 2009-12-24T21:13
一緊張就會說錯話
By Faithe
at 2009-12-24T19:55
at 2009-12-24T19:55
人該被尊重
By Ivy
at 2009-12-24T19:04
at 2009-12-24T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