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的童年經驗分享 - 家庭

By David
at 2020-11-21T03:32
at 2020-11-21T03:32
Table of Contents
都是個人經驗 就不發在心理相關的版
但想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故事 有關爸媽對我心理的影響
所以用這樣的標題 發在家庭版
我成長在一個看起來很健全的家庭
爸爸原本是化工工程師
我三四歲之後決定改考老師回家照顧阿公阿嬤
媽媽是國小老師
我116理工碩畢
這部份看起來很好
雙薪家庭 個人學歷也不差
個人外在看起來也正向
但我有一個很大的問題是 很封閉自己內心
沒辦法跟別人訴說內在情緒 往往是扮演開心果 卻很常自己一個人感到絕望
會發現這樣的問題是 最近失戀 才開始回溯自己的人生經驗
我以前的理想裡沒有愛情
因為媽媽的關係 解讀感情的存在是不好的 選錯人會造成家庭失和
爸媽在我小時候就會吵架
我媽平常在學校是一個好老師 同事也都給予很高的評價
但在家裡 卻沒有媽媽的樣子
是個歇斯底里的人 很容易情緒化
在家不做家事 都是阿公阿嬤在做
對我跟我弟常有語言或暴力以及負面的行為
同年的性格建立就不完整
甚至有其他親戚說 阿公說過 如果我媽再繼續打我跟我弟
他在冰箱後面有藏水果刀 就拿出來好好修理我媽
雖然不知道是真的假的 但想想也是很嚇人
因為我媽是老師 所以在學校我會被放大檢視
成績不好 作業不會寫 沒簽聯絡簿
我媽就會說 我爸讓我們放牛吃草
老師在聯絡簿上留字 我回家就會被媽媽罵或打 變得自卑
甚至想著 為什麼我這麼不開心 為什麼媽媽這麼壞
如果我沒有被生下來 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受這些苦
但小時候沒有足夠的勇氣做衝動的事 所以就一直活到現在
所以年幼的我 對於母性的角色建立就有偏差 以為別人的媽媽也這樣
對感情也有錯誤的理解 極其悲觀 甚至拒絕接受 很早就說不想結婚
家裡爭吵的狀況直到我小學畢業 爸媽離婚
學校老師問我弟會不會很傷心 我弟說 不會 很開心
後來漸漸長大 發現自己還蠻會考試
尤其後來念男校 同學之間就是比分數 不會有什麼奇奇怪怪的老師加分
我就開始有自信 也覺得只要靠分數就可以獲得認可 就成為很驕傲卻很讓人討厭的好學生
後來高中爸爸過世 可以說生活跟精神的支柱倒塌
所有的親戚都要我們堅強 節哀
以一個中學生的腦容量 身為長子 堅強意味著要負起責任 照顧家人
所以我就覺得考好大學很重要 可以賺錢 有擔當
於是所有的悲傷都往肚裡吞 當做沒事 內心不想承認有這樣的憾事發生
落榜後重考的過程 也起了一個很本質的變化
因為覺得自己是肩負重任在受苦
我開始會鄙視那些看起來很幸福的人 無法感同身受那些快樂
路上玩樂的同學 開開心心出遊的男男女女
我都會跟自己說 那是因為我對自己有期待 不想浪費人生 也開始厭女
這些不知亡國恨的庸民早晚會嘗到苦果
產生比以前更過度的自卑與自負
即使上大學之後 因為對於感情有本質上的抗拒 就沒有談戀愛
認為友誼就可以帶給我很大的滿足
升學的過程中也給自己很大的壓力 也很焦慮 痛苦
必須要以這個社會認可的標準 來自我要求
只用達成目標來驅動自己 不帶有個人的喜好在裡面
但又會因為高度自我要求 失去個人價值而不甘心
媽媽在大二因乳癌過世
畢業後 交友圈變小 就開始透過交友軟體認識朋友
原本以為交朋友就是提供一些樂趣笑話給別人 但也讓很多人誤以為有發展機會
後來在發生關係之後 我發現我沒辦法跟別人談感情 所以都拒絕對方
即使有遇到心動的對象 也隨他消逝
這樣的行為持續好一陣子
直到後來遇上一個自己認為可以發展的對象 我也答應交往
交往之前的相處都很快樂有趣
但交往後 發現自己也會異常歇斯底里 被兩個人的關係束縛 框限
並且沒有辦法理性討論自己的想法
只覺得世界很糟糕 沒有辦法思考兩個人未來要走到哪裡去
尤其對於對方談到家長的時候 格外恐懼
於是提議分手但持續連絡 直到他發現我與其他人發生關係
覺得被欺騙 決定結束
失戀之後 我開始思考我在關係裡為何不平靜
才發現 是因為媽媽造成的心理陰影 跟錯誤的家庭經驗
家反而是不安全感來源 離開家 或者不在家庭關係裡 反而安全
心理學來說 是逃避型依附 會尋求依賴 但對穩定關係感到悲觀 沒有期待
使我無法像正常的人一樣談戀愛 理性在關係中規劃未來
回憶童年經驗 發現自己對世界懷著恨意 抗拒認同社會價值
不被媽媽接納 沒有得到肯定與回應 也造成對關係不信任的投射
害怕其他人也一樣會拒絕我 排斥我
尤其家暴的部份 讓我對於親密關係非常恐懼
在小時候想要尋求關心或照顧的時候 沒有被滿足
甚至是被用負面的方式對待
交往的當下 無法在關係裡安定 是更早期 更深層感受造成的影響
也投射出自己雖然需要感情依附 卻又聯想到童年的過去
對於尋求媽媽的照顧不得其門而入 甚至是被拒絕 斥責
在關係中 也往往會把女方角色 連結到潛意識裡的媽媽 與曾經帶來過的傷害
實際上的狀況 我已經記不清楚
但有印象以來 上小學前 我無法正視媽媽眼睛 只覺得媽媽很兇很可怕 想逃避
甚至到長大 都還覺得正視別人眼睛會畏縮膽怯
小學後才有印象 自己是因為什麼事被打被罵
最近體認到這些成長經驗的創傷 跟弟弟討論
他才說 他其實也很恨媽媽
對他的影響是 做事情會裹足不前 過度思考 很害怕任何事情出錯 或說話造成誤會
也不認為找對象會讓自己的人生有比較好
人生態度上是差不多的悲觀
因為媽媽已經過世 他個人的人生經驗已經沒辦法追溯
但想跟各位分享的是 家庭經驗會真真實實的影響子女的成長
我過去的價值觀偏差是在個人的內在層面 對於自我的壓縮 與感情價值的否定
沒有體現在傷害他人的部份 或許是不幸中的大幸
或許每個人的家庭經驗都有些不同
但認識自己 跟過去的成長經驗 對於未來 跟對養育小孩 都會有很重要的影響
希望藉由自己折騰三十年的人生經驗 給大家一些想法
也希望台灣的下一代都可以成長在健全的家庭
PS:今天跟弟弟討論 問他 你有印象以前有沒有被媽媽打或罵嗎
比如多久打一次 或者情緒不好的頻率如何
被打的時候家裡還有其他人嗎
他說 不是多久打一次 是寫一次作業就被捏被打幾十次 每天
而且有時候阿嬤跟爸爸也在 但不是每天在家
真的被打很兇 阿嬤也沒辦法阻止
他一直以來都很恨媽媽 我也不懂他為什麼這麼恨
但他卻說 他有印象自己被打
可是我被打得比他還兇 而且是從他上小學有記憶以來就是
樓下的鄰居都跟親戚說 你們家媳婦怎麼打小孩打成這樣 都一直哭不停
小學的時候 媽媽在聯絡簿上寫 小孩不聽話 不服管教 爸爸放牛吃草
老師對我們兄弟的態度就產生本質上的偏差
但爸爸在事後對老師表示 這些話有失公允
老師卻覺得爸爸是在袒護小孩 拒絕對話
因為媽媽都會通電話直接跟老師說他是受苦的一方
反而更加深老師對我和我弟的偏見
弟弟小我兩歲 所以他小一我小三 就表示 我在小一小二就已經被打
但我現在卻一點記憶都沒有 (可能已經選擇性遺忘
我弟還說 看我被籐條抽他嚇到 但我好像已經沒有反應放棄掙扎
他說 對我造成的精神傷害 是遠大過肉體傷害的
後來媽媽生病 我很認真的覺得可以照顧他 等他開刀 陪他回診
反正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孝順是好的
我弟反而覺得奇怪 為什麼我要做這麼多
以前我們被打被罵 你都不記得了嗎
但事實上我真的沒有記憶了 也不記得自己被打過多少次
所以進入交往關係時 像是被抽空靈魂一樣
會很恐懼 但沒有辦法自己思考跟行為
這或許就是小學時期 媽媽造成的陰影
連結到潛意識裡的恐懼跟無自我的狀態
也因為小時候沒有可以信任與安定依附的對象
在關係中 被愛表示對方信任自己
但自己情緒認知上並不完全知道什麼是信任
造成行為會使人感受不到信任與否 或心態上逃避依附對方
對於親密關係的互動也很難完全打開心防
只能一直有所保留的讓自己有空間躲避
來避免小時候 意識裡記得的受傷經驗
直到今天我才明白 原來自己人生遺失了這麼一大塊記憶
也算是解開一道心理過不去的謎了
--
Tags:
家庭
All Comments

By Christine
at 2020-11-24T03:43
at 2020-11-24T03:43

By Belly
at 2020-11-27T11:45
at 2020-11-27T11:45

By Delia
at 2020-12-01T08:09
at 2020-12-01T08:09

By Dorothy
at 2020-12-05T17:52
at 2020-12-05T17:52

By Odelette
at 2020-12-06T02:25
at 2020-12-06T02:25

By Skylar Davis
at 2020-12-09T12:11
at 2020-12-09T12:11

By Madame
at 2020-12-10T02:56
at 2020-12-10T02:56

By Elvira
at 2020-12-12T09:45
at 2020-12-12T09:45

By Hedwig
at 2020-12-16T22:51
at 2020-12-16T22:51

By Emily
at 2020-12-17T12:30
at 2020-12-17T12:30

By Anonymous
at 2020-12-20T23:13
at 2020-12-20T23:13

By Poppy
at 2020-12-24T20:01
at 2020-12-24T20:01

By Quintina
at 2020-12-27T08:32
at 2020-12-27T08:32

By James
at 2020-12-29T07:11
at 2020-12-29T07:11

By Frederic
at 2021-01-01T03:20
at 2021-01-01T03:20

By Oscar
at 2021-01-02T23:46
at 2021-01-02T23:46

By Audriana
at 2021-01-06T16:02
at 2021-01-06T16:02

By Zora
at 2021-01-07T16:45
at 2021-01-07T16:45

By Dora
at 2021-01-09T15:52
at 2021-01-09T15:52

By Gary
at 2021-01-10T05:02
at 2021-01-10T05:02

By Jessica
at 2021-01-13T01:16
at 2021-01-13T01:16

By Brianna
at 2021-01-15T16:01
at 2021-01-15T16:01

By Carol
at 2021-01-16T07:26
at 2021-01-16T07:26

By Regina
at 2021-01-19T04:47
at 2021-01-19T04:47

By Elvira
at 2021-01-23T11:38
at 2021-01-23T11:38

By Gary
at 2021-01-24T07:33
at 2021-01-24T07:33

By Doris
at 2021-01-27T09:33
at 2021-01-27T09:33
Related Posts
親職溝通 世代對話術-協助孩子職涯規劃

By Hamiltion
at 2020-11-20T14:52
at 2020-11-20T14:52
社區教保資源中心【薩提爾的親子對話】

By Daniel
at 2020-11-19T14:39
at 2020-11-19T14:39
家長自我提升免費講座

By Agnes
at 2020-11-19T01:41
at 2020-11-19T01:41
懇請新手父親(寶寶6個月以內)幫忙填問卷

By Audriana
at 2020-11-17T16:13
at 2020-11-17T16:13
家庭紛爭...不知怎辦

By Steve
at 2020-11-14T23:01
at 2020-11-14T2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