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寬容之必要 - 單身
By Lauren
at 2008-09-19T03:08
at 2008-09-19T03:08
Table of Contents
本來是要去睡的 明天一早有打工
但....想了一下 還是覺得要PO個文 說明一下 原因是...看到下面那句文字
※ 引述《Memcollector (哞。)》之銘言:
: 最近在想"原則"這件事情
: 剛好身邊朋友談到這種困擾
: 朋友的朋友太有各種自己設定的原則
: 加上自我慣了 久而久之缺乏同理心
: 對於自己不能想像的事情
: 完全不能體會理解同情
: 不免想到
: 單身的我們是不是偶爾也犯這種毛病?
: 以為自己堅持原則
: 以為自己條理分明
: 以為自己恪守真理
: 以為自己想法透徹
: 那些踰越自己界線、原則、思考模式的人
: 就通通該罵該死
: 管他是不是自己認識的人
首先,我個人是很在乎原則的,但,我也曾經改變我的原則。
我的想法是有些大原則,我是不會變的,
不然反反覆覆,我自己的精神狀況一定是不穩定的。
而我在乎一個穩定的精神狀況,
至於一些小地方的原則,我有時就沒那麼計較。
在我自行定義的原則裡
其中有一種原則是,和任何人說起話,我最在乎的是眼神和態度。
但我從不覺得我自己或他人從不犯錯,有時我也會有所過失。
但面對過失的態度,我其實很在乎。
我承認面對過失是需要勇氣的。
而我也曾為了堅持面對過失而遍體鱗傷,
甚至質疑過自己,面對自己所犯的錯的這種原則,是不是一種錯誤。
也因此,而一段時間裡,我總是在說服自己寬恕別人,
甚至是改了英文名字,來隨時提醒自己修正自己!
一次又一次,而我得到的只是別人一次又一次的得寸進尺的傷害。
但,我並不喜歡,受到一方面的力量就朝反方面去思考,
雖然我也曾這樣,但我發現表面上那些反方向其實只是另一方面的偏頗。
最後我喜歡上去列舉所有我可以猜測的選項和原因。
我並不全然覺得 得寸進尺 這四個字是我該用的,
因為有些人只是 習慣以傷害別人 來保護他們自己,
這是他們心靈上不自覺的自衛行為,而不覺得這叫做得寸進尺。
就他們的立場,他們不會去看看他們哪裡做錯了!
有時,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幸福還是可悲。
我總是記得,當我母親去世後,我和我家人再也無法溝通了。
不能直落落的批評任何家人,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他們有他們渴望的尊嚴。
可是他們卻不願給我我所渴望的尊嚴!
我曾想放棄溝通,我也曾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因而我曾很討厭回家,我寧可待到圖書館都關門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家。
也因此我很感謝我高中的導師 一位國文老師
我到現在還一直和她保持聯絡 她也是一個單身貴族...
我永遠記得 她曾說過的那些話
"如果 我是孔子 XXX 就是子路"
她還說過 "你就是身子虛 才那麼缺乏勇氣"
她曾怪過我一些事 但那些事都不是我願意的
是我家人堅持的,可是我必需為此負責。
我不得不承認... 我經過很多很多的想法、回憶和感受
才去接受 家是一個付出的團體 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就可以選擇的
這是一種沒法改變的本質,唯一可以變的 是人
而改變一個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曾花了七年,改掉了家人的一個壞習慣,只有一個,而且沒有再復發。
而這七年的前五年,我用的方法是錯的,因為我只注意到我自己的原則。
我只用了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但
這不是家人接受的方式,即使他們是用這種表達方式對待我。
人們有時會用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可是他們自己卻沒有發現。 這時...
我就在想,怪罪這種過失似乎於事無補 而且 這是他們的錯嗎?
但不怪 難道就對嗎? 無知 也是一種錯!
那時 我有個死黨 ( 最後她唸了中文系 )
他三不五時就唸我罵我 可是他都用譬喻法 我總是笑完後再努力改正自己
之後....我用譬喻法 改善了家人之間的關係
壓抑住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 結合新的表達方式
老實說 這過程 並沒有我想的那麼順利
所以當別人說我幽默時 我常在想 他其實不認得我
當我母親去世後 我所認識的自己 是冷酷且嚴肅的
就像M大提到的 人很難避免 掉 以為自己 如何如何
但......這有錯嗎? 說實在的 "沒有" 這是人性 這是主觀意識
就像 如果我拿一個心理測驗給你 結果做出來的結果是
一是 "自以為是" "好逸物勞" "偏執己見" "事事龜毛"
二是 "自有定見" "懂得生活" "堅持原則" "條理分明"
想想 你比較喜歡那一個組 這不是都是對事而論的嗎?
自以為是 的"是" 如果都被接受了 那不就是一種"定見"
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安逸 那不是一種生活態度嗎
己見 本來就是自我的原則啊!!
這二組 其實都是一體兩面 (當然由於可能俺的國文程度不佳 舉的例不甚好)
: 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
: 習慣一個人生活
: 沒有什麼對照組充當反思的鏡子
: 也不需要刻意在相處時妥協思想或生活
: 久了
: 就會逐漸失去理解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如果 M 大會這樣想 這不是一種反思嗎 (._.?)
而且...
理解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和 接受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好像是兩碼子事哦
前者是要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 後者則是傳統的家庭生活所必需
當一樣東西 會感覺到逐漸失去 並不見得是失去 也許只是一種不熟悉
: 唉
: 反正是一個感想
: 希望以後自己遇到截然不同的人時
: 可以慢一步想
: 他為什麼跟我不一樣
: 再去選擇要同理或保持距離
同意 該選擇 同理或保持距離
但卻不是很了解 M 大說的幾句話
是要以去想他為什麼跟自己不一樣 來做為一種前提嗎??
┐(─_─)┌ 世上本就沒有完完全全相同的兩個人
說實在的 我不是很了解這幾句話的想法
: 堅持自己的原則
: 不等於對別人苛刻
: 捍衛原則
: 也不需要把攻擊對方當作唯一方式
推這幾句話.....
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種方法和手段
而每個人適合或知道的方法和手段 本也就有所差異
記得某日在路上看到一句證嚴法師的話 深深的打動貓仔的心
「有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有麻煩就是方法不對。」
也許有些事換個方法會更好,可是我們的能力有限,有選方法的困難也再所難免吧!!
(再不睡 明天就會掛的貓咪.....m(_ _)m 晚安啊!! 還是該說早安??)
--
『一個人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值得他
為之獻出生命的東西,那麼他就沒必要再活下去。』
---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
但....想了一下 還是覺得要PO個文 說明一下 原因是...看到下面那句文字
※ 引述《Memcollector (哞。)》之銘言:
: 最近在想"原則"這件事情
: 剛好身邊朋友談到這種困擾
: 朋友的朋友太有各種自己設定的原則
: 加上自我慣了 久而久之缺乏同理心
: 對於自己不能想像的事情
: 完全不能體會理解同情
: 不免想到
: 單身的我們是不是偶爾也犯這種毛病?
: 以為自己堅持原則
: 以為自己條理分明
: 以為自己恪守真理
: 以為自己想法透徹
: 那些踰越自己界線、原則、思考模式的人
: 就通通該罵該死
: 管他是不是自己認識的人
首先,我個人是很在乎原則的,但,我也曾經改變我的原則。
我的想法是有些大原則,我是不會變的,
不然反反覆覆,我自己的精神狀況一定是不穩定的。
而我在乎一個穩定的精神狀況,
至於一些小地方的原則,我有時就沒那麼計較。
在我自行定義的原則裡
其中有一種原則是,和任何人說起話,我最在乎的是眼神和態度。
但我從不覺得我自己或他人從不犯錯,有時我也會有所過失。
但面對過失的態度,我其實很在乎。
我承認面對過失是需要勇氣的。
而我也曾為了堅持面對過失而遍體鱗傷,
甚至質疑過自己,面對自己所犯的錯的這種原則,是不是一種錯誤。
也因此,而一段時間裡,我總是在說服自己寬恕別人,
甚至是改了英文名字,來隨時提醒自己修正自己!
一次又一次,而我得到的只是別人一次又一次的得寸進尺的傷害。
但,我並不喜歡,受到一方面的力量就朝反方面去思考,
雖然我也曾這樣,但我發現表面上那些反方向其實只是另一方面的偏頗。
最後我喜歡上去列舉所有我可以猜測的選項和原因。
我並不全然覺得 得寸進尺 這四個字是我該用的,
因為有些人只是 習慣以傷害別人 來保護他們自己,
這是他們心靈上不自覺的自衛行為,而不覺得這叫做得寸進尺。
就他們的立場,他們不會去看看他們哪裡做錯了!
有時,我真不知道他們是幸福還是可悲。
我總是記得,當我母親去世後,我和我家人再也無法溝通了。
不能直落落的批評任何家人,因為他們是我的家人,他們有他們渴望的尊嚴。
可是他們卻不願給我我所渴望的尊嚴!
我曾想放棄溝通,我也曾躲在自己的世界裡。
因而我曾很討厭回家,我寧可待到圖書館都關門了才心不甘情不願的回家。
也因此我很感謝我高中的導師 一位國文老師
我到現在還一直和她保持聯絡 她也是一個單身貴族...
我永遠記得 她曾說過的那些話
"如果 我是孔子 XXX 就是子路"
她還說過 "你就是身子虛 才那麼缺乏勇氣"
她曾怪過我一些事 但那些事都不是我願意的
是我家人堅持的,可是我必需為此負責。
我不得不承認... 我經過很多很多的想法、回憶和感受
才去接受 家是一個付出的團體 不是你願不願意的問題就可以選擇的
這是一種沒法改變的本質,唯一可以變的 是人
而改變一個人,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曾花了七年,改掉了家人的一個壞習慣,只有一個,而且沒有再復發。
而這七年的前五年,我用的方法是錯的,因為我只注意到我自己的原則。
我只用了我自己的方式去表達,但
這不是家人接受的方式,即使他們是用這種表達方式對待我。
人們有時會用錯誤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可是他們自己卻沒有發現。 這時...
我就在想,怪罪這種過失似乎於事無補 而且 這是他們的錯嗎?
但不怪 難道就對嗎? 無知 也是一種錯!
那時 我有個死黨 ( 最後她唸了中文系 )
他三不五時就唸我罵我 可是他都用譬喻法 我總是笑完後再努力改正自己
之後....我用譬喻法 改善了家人之間的關係
壓抑住自己習慣的表達方式 結合新的表達方式
老實說 這過程 並沒有我想的那麼順利
所以當別人說我幽默時 我常在想 他其實不認得我
當我母親去世後 我所認識的自己 是冷酷且嚴肅的
就像M大提到的 人很難避免 掉 以為自己 如何如何
但......這有錯嗎? 說實在的 "沒有" 這是人性 這是主觀意識
就像 如果我拿一個心理測驗給你 結果做出來的結果是
一是 "自以為是" "好逸物勞" "偏執己見" "事事龜毛"
二是 "自有定見" "懂得生活" "堅持原則" "條理分明"
想想 你比較喜歡那一個組 這不是都是對事而論的嗎?
自以為是 的"是" 如果都被接受了 那不就是一種"定見"
享受生命中的美好 安逸 那不是一種生活態度嗎
己見 本來就是自我的原則啊!!
這二組 其實都是一體兩面 (當然由於可能俺的國文程度不佳 舉的例不甚好)
: 對我來說就是這樣的
: 習慣一個人生活
: 沒有什麼對照組充當反思的鏡子
: 也不需要刻意在相處時妥協思想或生活
: 久了
: 就會逐漸失去理解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如果 M 大會這樣想 這不是一種反思嗎 (._.?)
而且...
理解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和 接受別人的努力和寬容 好像是兩碼子事哦
前者是要適應社會生活所必需 後者則是傳統的家庭生活所必需
當一樣東西 會感覺到逐漸失去 並不見得是失去 也許只是一種不熟悉
: 唉
: 反正是一個感想
: 希望以後自己遇到截然不同的人時
: 可以慢一步想
: 他為什麼跟我不一樣
: 再去選擇要同理或保持距離
同意 該選擇 同理或保持距離
但卻不是很了解 M 大說的幾句話
是要以去想他為什麼跟自己不一樣 來做為一種前提嗎??
┐(─_─)┌ 世上本就沒有完完全全相同的兩個人
說實在的 我不是很了解這幾句話的想法
: 堅持自己的原則
: 不等於對別人苛刻
: 捍衛原則
: 也不需要把攻擊對方當作唯一方式
推這幾句話.....
每一件事都有很多種方法和手段
而每個人適合或知道的方法和手段 本也就有所差異
記得某日在路上看到一句證嚴法師的話 深深的打動貓仔的心
「有困難就是能力不足,有麻煩就是方法不對。」
也許有些事換個方法會更好,可是我們的能力有限,有選方法的困難也再所難免吧!!
(再不睡 明天就會掛的貓咪.....m(_ _)m 晚安啊!! 還是該說早安??)
--
『一個人如果一直沒有找到值得他
為之獻出生命的東西,那麼他就沒必要再活下去。』
---馬丁.路德.金恩 Martin Luther King
--
Tags:
單身
All Comments
By Regina
at 2008-09-23T09:17
at 2008-09-23T09:17
By Lauren
at 2008-09-24T18:00
at 2008-09-24T18:00
By Audriana
at 2008-09-28T01:59
at 2008-09-28T01:59
By Zora
at 2008-10-02T06:49
at 2008-10-02T06:49
By Connor
at 2008-10-04T14:22
at 2008-10-04T14:22
Related Posts
一個人的喬琪姑娘
By Connor
at 2008-09-18T23:41
at 2008-09-18T23:41
Re: [打屁] 一個人的喬琪姑娘
By Kumar
at 2008-09-18T23:10
at 2008-09-18T23:10
一個人的喬琪姑娘
By Andy
at 2008-09-18T20:59
at 2008-09-18T20:59
一個人的喬琪姑娘
By Belly
at 2008-09-18T19:31
at 2008-09-18T19:31
Re: 寬容之必要
By Cara
at 2008-09-18T17:50
at 2008-09-18T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