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下列偉人的人生觀和名言 - 感情
By Michael
at 2008-02-11T00:00
胡適文天祥孫中山王陽明顏回阿姆斯壯拿破崙華盛頓再選兩個外國人回答簡潔資料完整謝謝大家...Showmore
胡適:胡適深受赫胥黎與杜威的影響,自稱赫胥黎教他怎樣懷疑,杜威先生教他怎樣思想。因此胡適畢生宣揚自由主義,提倡懷疑主義,宣傳民主、科學。(名言:「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言必有徵」)文天祥:志在抗元(名言:「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飄搖雨打萍。皇恐灘頭說皇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忽必烈曾說:「好男子,不為吾用,殺之誠可惜也。」)孫中山:「倡導國民革命,手創中華民國,更新政體,永奠邦基,謀世界之大同,求國際之平等」,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名言:和平,奮鬥,救中國。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而不已奪取為目的。立志做好事,不要立志做好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暢逆之則亡。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在玩遊戲之前,要弄清楚遊戲的規則。在買東西以前,要算仔細總共要付多少錢。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可見做甚麼事都需要具備一定的能力才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王陽明:偉大的教育家,軍事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哲學家;軍事上,他平定宸濠之亂,思想上,是儒家心學之集大成者,精通佛、道,被世人稱為「文武雙全」,是一名史上罕有的全能大儒。王陽明批評朱熹的修養方法是去心外求理、求外事外物之合天理與至善。王陽明認為“至善是心之本體”,“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他這樣說是強調社會上的倫理規范之基礎在于人心之至善。(名言:所謂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謂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則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與理而為一者也。)顏回:《孔子家語》中有顏回一篇。據說他非常聰明,深曉推理之術。他主張為人要謹慎,克己,多注意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而不應該嚴以待人。但是孔子門下的學生中,最有聰明才智的卻不是顏淵,而當以子貢等人為代表,所以顏淵不是以智慧才華而出眾,而是以德行修為取勝。(名言::「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力,卓爾;雖欲從之,未由也阿姆斯壯: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服役時,阿姆斯壯成為了第一個踏上月球的太空人,也是第一個在地球外星體上留下腳印的人類成員。雙子星8號是阿姆斯壯的首次太空任務,在這次任務中,他和大衛·斯科特執行了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1969年7月20日,在執行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太空任務阿波羅11號時,阿姆斯壯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他與搭檔伯茲·艾德林一道在月球表面停留了兩個半小時。名言:(雖然對個人來說,那只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人類來說,卻是一次巨大的飛躍。)拿破崙:拿破崙的影響還體現在《拿破崙法典》裡,這部法典是很多現代民主國家法律體系的原型,被視作德國、法國及歐亞大陸「大陸法」條文法典代表,有別不同於英國、美國重視判例、輕法條之《海洋法》。政治上,拿破崙始終盡可能的保持平等的原則,一個統治者,是不願意制定反對自己的法律的。《拿破崙法典》充分體現了他的政治思想。他深受盧梭的影響,無論是他的法律,還是他的統治方式,都可以看到「社會契約」的影子。大革命初期提出的自由平等博愛原則,拿破崙至少貫徹了第二和第三條。至於自由,這的確是值得非議的。但是有的做法,不能不說是歷史的必然。他的獨裁統治避免了無政府主義,但又不是王朝復辟似的獨裁。因此可以說,在名義上他是皇帝,在野心上他是凱撒,但是在實際行動上,他已經努力接近了很多今天的共和制國家都還在努力實現的理想。拿破崙曾這樣談過自己的身世:「一七六九年八月十五日,我出生於科西嘉島阿修克斯。父母名我為拿破崙。數百年以來,我家皆稱第二個兒子為拿破崙。」「拿破崙」這個詞的意思是:「林中之獅。」「我出生之日正是祖國垂亡之時。三萬名法國人像潮水一樣湧上了我們的海岸,把自由之殿淹沒在血泊之中:這就是初次印入我眼簾的恐怖情景。垂死者的呼叫聲,被壓迫者的呻吟聲和絕望者的哭泣聲環繞著我的搖籃。」...Showmore
孫中山的漢奸藝術做漢奸可是一門學問,做的不好,像汪精衛那樣,就會弄得身敗名裂、炸墳曝屍,成為後人痛駡的歷史丑角;做的好,像汪精衛的黨父孫中山那樣,既能享受做漢奸的聲色犬馬,又能立下當國父的牌坊,如此兩全其美,歷史上恐怕只有孫中山這樣“偉大的漢奸先行者”,才能獨享其榮光。孫中山儘管沒咋讀好書,也沒咋幹好醫生這份本職工作,但其做漢奸的學問和功力,被方鴻漸的母校“克萊登大學”,或者吳征的母校“巴林頓大學”授予一個博士學位,還是綽綽有餘的;這就難怪後世常常尊稱孫大炮為“孫博士”(儘管只是孫醫生的英文故意誤譯,但卻不妨奴才們的真心誤解)。漢奸學博士兼導師孫中山,縱橫中國現代史100多年,既贏得了“日本人民的老朋友”、“汪偽南京政府校長”的光榮稱號,也贏得了“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和“蔣氏國民政府國父”這樣的世紀榮譽,並且培育出了千年漢奸汪精衛這樣罕見的高徒,堪稱贏家通吃的百年第一漢奸、第一民族英雄、第一革命者。孫中山一生,先後孕育和撫育了蔣系中國國民黨、汪系中國國民黨、宋系(慶齡)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中國致公黨和中國共產黨,這些兒孫政黨在中國土地上的賣國求榮、慷慨抗日、殘酷內戰和互相鎮壓,把中國變成了廿世紀亞洲最黑暗的地獄。可是在國共官方的歷史書上,所有的榮譽都跟孫中山相關,所有的罪惡都與孫中山無關。當所有的人在唾棄著千古漢奸汪精衛時,可曾想過是誰培養出了汪精衛?可曾意識到,當代中國的漢奸之父,正是孫中山?當革命黨登上了獨裁者的寶座,當獨裁黨扼殺了自由的言論,所有的大腦都被清洗為“革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革命黨黨父孫中山自然而然的也就被推上了“國父”的聖人殿堂;在革命者“成者王侯敗者寇”的單一視網膜裏,孫中山的黑社會行為、漢奸行為,都會被“為了目的不擇手段”的實用主義解釋為崇高的、可以理解的革命行為。可是他們卻不能、不肯或不敢用這個方式去理解汪精衛的苦衷,難道曾經“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熱血青年,真的就是恐懼日本皇軍菊花刀的膽小鬼?其實,孫中山和汪精衛師徒都是漢奸,二者的區別在於:一個勝了天下,一個敗了中國;一個名垂青史,一個遺臭萬年;一個陵墓勝於皇陵(中山陵),一個墳頭被炸、死無葬身之地。由此可見,師徒二人做漢奸的學問實在是差別太大了,人太老實了,做漢奸也吃虧。從1894年孫中山開始所謂的革命活動而啟,他就熱衷於充當國外勢力圖霸中國的代理人,並因此獲得日本、法國、蘇聯等國的秘密軍事資金的援助:按照北大教授楊奎松《孫中山與日本關係再研究》的考證論文所敍述,從中日甲午戰爭到五四運動前,孫中山在民國建立前後,多次向日方承諾出讓滿洲利益給日本,“審時度世,果斷地暫時犧牲部分國家利益”,以爭取到日本對他資金和武器上的援助,對付國內的政治對手,實現“革命的短期利益”。1895年中國甲午戰敗,被迫簽訂《馬關條約》割地賠款之際,孫中山卻趁機在廣州發動起義,並數度前往交戰國日本駐廣州領事館,再三懇求日本政府為其提供武器援助。1907年孫中山未經同盟會全體同意,私自接受日本政府和商人的巨款資助,後來並攜款逃走,引發同盟會的分裂。1915年孫中山為跟袁世凱競爭賣國,在袁世凱“21條”簽訂之前,與日本政府代表先行簽訂跟“21條”一樣賣國求榮的《中日盟約》,試圖贏得日本政府的青睞支持他的顛覆民國行動,只是由於日本官方更加器重袁世凱的力量,而沒有完全選擇孫中山。1901年,孫中山經法屬越南的安南總督牽線,拿到了法國政府的巨額借款用於支持他的革命事業,民國成立之後的護法戰爭期間,孫中山還先後接受日本軍部和德國政府的資助,以開展對中國合法政府的武裝顛覆行動,首開帝國主義干涉中國內政的先河。1924年在蘇聯黃金盧布的資助下,孫中山重整了國民黨並聯俄容共,培植壯大了共產黨,公開的成為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代理人,現代史上的著名漢奸。國共借助於蘇聯的槍炮和資金,成功的先後征服了中國,並把孫中山洗腦成了“國父”和“革命先行者”。做漢奸是一門藝術,做的不好,就會像汪精衛那樣,遺臭萬年;做的好,就會像孫中山那樣,千古流芳。...Showmore
Related Posts